第6章 上朝(二)(2/3)
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官绅地主。不知给多少穷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锁,铲除了多少官员的摇钱树。
自古以来,绅衿们便在各个朝代享受着法律规定的免除各种杂费和徭役的特殊待遇,但他们却并不满足于此,反而不断地去追求更多的非法特权。
嬴政也知道这些事儿,那些世家不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吗?绅衿们只是最低等的而已,不过世家面子上不会闹得这么难看,他们早就过了这个阶段了,不需要再靠这些不耻的手段去获得财富了。
不过大秦时期百家争鸣,没有像现在这样只有儒家,而且现在大清儒家的样子更让嬴政所不齿,这些儒家子弟果然只会这样,早就知道他们不会做什么好事,学儒家,学到根骨的人极少,大多数都只能学到一些皮毛,然后出来行私心,得私利。
嬴政在大秦时就对这些儒生很是看不上,现在就更对他们没有什么好脸色。
不过嬴政也知道,这里面并不是全是儒家的锅,是人心向来如此。不管换了当初大秦的哪家弟子经过这么些年,恐怕都会这样。这里面的问题是现在只有儒家这一种声音,或许他可以再把当初的百家争鸣的样子再弄出来,让他们各家之间互相牵制。
绅衿所拥有的无论是合法还是非法的种种权利,都导致了平民百姓与这些士大夫阶层之间的尖锐对立。
皇帝看到问题的症结,于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不许他们借此营私不法。
这种主佃关系的律例,既保护地主收租,又保障农民人身地位,但本质上它还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
改土归流是皇帝对南疆土司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随着将周围各个边疆的地域纳入自己的版图,这些和关内人不同的民族,势必会有一些冲突,然后才能进行融合。
土司制度从元朝开始,为了保证中央王朝对于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的管辖,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委派一些汉人(或者蒙人)高级官员,是有难度的,所以只好承认当地的部族酋长首领,来对于当地进行管理,这样,中央王朝就可以将其纳入统治范围了。
土司制度对于边疆民众具有稳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土司制度展现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