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章 弥录滕封(6/8)
了试卷,随即当着考生的面弥录滕封——让二十个太监把试卷按要求抄了一遍,原卷封存。
昌灵君分给袁天青一打,说:“你也看看。”
袁天青是真不想接这个,但不能不接,在手里掂了掂,又只觉烫手。
想了想,他说:“皇上,其实多找几个人来,商定评分标准,每人评出一个分数。若有七八人评分,还可以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以防个别人徇私。皇上,您可以定此评分标准,让底下官员去评,便可以垂拱而治。”
昌灵君一听此计,便心动不已,但又觉得这是懒政。他瞥了眼谢安,说道:“科举乃朝中大事,朕要亲自评定,以示看重。”
袁天青听到这话,简直无语。
他想,您要是真的看重,把这烫手山芋塞我手上,怎么想的?
谢安说:“皇上,袁探花所言乃上策,可以取信于人。”
是吗?昌灵君伸手在身前横摆,示意给考生们讲话,问:“你们觉得呢?”
考生们七嘴八舌地讲起来,听不清楚说什么。
昌灵君叫停道:“停。林后卿,你是解元,你来说话。”
林后卿于是上前跪拜,说道:“回皇上,学生恳请皇上采用此法,则天下无人可以徇私。考生们一心向学,则风气必能清明。”
别的考生纷纷赞同——就算有小心思的,也不敢不同意。
此策已成大势,若不同意,岂不代表自己有私心?若有私心,也不能给人看到。
于是昌灵君“被迫”垂拱而治。
他先拟旨,去请翰林学士两名,又去请四名颇有才名的侍郎。等他们来之前,他与谢安商定了十条评分标准,以六十分制评定。
待人来时,讲解一番,随即在谢安带领下,分别坐好,评分。
袁天青也坐下评分,而且还坐在中间。但有言在先,他评的分不作数,只是此策是他提的,让他在中间打个样。谁有不懂的,便参考他的来做。且他的位置居中,也能为七个方向的阅卷官员交换答卷,做个中转站,以防互相交流。
这样评分,袁天青才觉得舒坦。
于是他便画出表格,把十条标准的名称分列其上,又用阿拉伯数字誊抄编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