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四大书院(2/3)
怎么才能让这本书的价值最大化呢?
总不能就是朝廷颁布下去,将这书的内容广而告之,让百姓都去看吧!
这百姓能有多少识字的,识字的大多数不都是权贵,大户人家,这还不是加强了这群人的权利。
“大祭酒你说这本《三字经》这么好,又应该如何推广呢?”
朝中就太学和翰林院和这本书有关系,太学是教授学子的,翰林院却是收纳这些有文学的才子,作为朝廷的预备官员。
这些预备官官可以获取朝廷的政策和议事的文件,并有可能被皇帝召见询问的机会,平时就是修编整理书籍。
蒙学之事本就是百姓们自发的将他们的孩子拜师给地方的学子或者大儒,他们在收取束脩。
那么他们在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时用的书籍也是千奇百怪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就让他们现在得到这么一本好书时,也不知道怎么利用了。
“圣上这《三字经》不如就交给我太学吧!”
许攸这么说是有他的道理的,翰林院里的都是朝廷的预备官员,人数不多,这推广也就是编编书籍,发往各地罢了。
而且这翰林院现在大部分都是世家和勋贵的子弟,他们把那些有些才气,但是又不是嫡亲关系的直接安排进去。
能有幸被朝廷征用那就是一份幸事了,要是不能的话也没有损失。
但是太学就不一样了,这里面可是有地方上来学习的学子,他们要是没有做官的机会自然是会回到地方上的,这也就能用这《三字经》给孩子启蒙了。
但是许攸也有他的私心在里面,这太学推广《三字经》的话,这名声不都是他太学的吗?
“这也不妥!”
这个办法也太慢和不确定了,不过有了这个开头的办法也是给他们起了一个思路。
“要不将这书推给四大书院?”
这朝廷就一个官方举办的太学教授学子,但是民间也有四大书院收纳学子进行教学。
这只单单一个太学的话又太慢了,但是要是四大书院都学习此书,并将这书推广出去那就快了不是?
“大祭酒这是不太慢了?还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