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可交(3/4)
子人,不是赤手空拳,而是人人带着铁锨、镐头和木棍的对峙,一旦群殴发生,再出现伤亡,就是重大恶性事件,到时候理想、抱负不仅会成为泡影,他的政治生命就会终结。为了防止死灰复燃,防止事态恶化,他必须做好善后工作。
郑向峰带着王主任先到了砖厂,看到砖厂的生产井然有序,也放心了不少。在厂长蒋明辉的办公室,蒋明辉汇报了当时的情况,和王主任的说法不同的是蒋明辉对梁平大加赞赏,尽管两人说的有不小出入,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处理这件事上梁平表现出的沉着、机智和担当。
滩里乡三十二个村庄,基本都在黄河滩区,最大的特点是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当时他从县委研究室主任调到滩里乡任党委书记的时,县委书记给他提了两个要求,一是解决滩区群众的温饱。二是保证稳定和安全。这几年尽管自己是禅精竭虑,战战兢兢,力比别人出的多,心比别人操的多,群众的温饱只能是勉强应付,至于脱贫致富那是遥遥无期,没看到任何的希望。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安全和稳定方面没有出现差错。
他一直认为滩里乡之所以没有大的改变,关键是村里的干部年龄大,思想保守,缺乏闯劲。
他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调整,权力就像是那秤杆上的秤砣,可以向里偏一点,当然也可以向外偏一点,大差不差不会失去平衡就可以了,但是这一里一外,就可能会决定几个村干部的命运。
几个村的干部他早就有撤换的想法,这些人尽管毛病不少,充其量不过是小错误不断,大错不犯,又不到换届的时候,不好动,真怕一动会打破稳定的局面,真是那样才两手抓瞎。今年下半年要进行两委换届,他还是决心利用换届,选一些有担当、有能力、敢拼、敢闯的年轻人担任书记,把滩里乡这潭死水搅活。现在出现了一个梁平,郑向锋记在了心里。他很想见见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年轻人。
“老蒋,你能把梁平叫来?”
“不好意思郑书记,梁平已经不在这里干了。”
这个结果倒是出乎郑向锋的意料:“是因为黄涯闹事的原因?”
“这的倒不是,在黄涯闹事以前他就提出不在这里干了。本来那天梁平是来结工钱的,刚好赶上罗庄的人来闹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