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红尘聚散本无踪(4/7)
佳人力敌儒家四杰,大胜,又战佛宗七金刚联手,不胜不败。
修行天下于是公认:道门剑绝、公孙世家公孙佳人独领风骚,已成为年轻一辈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更后,再无值得许仙留意的消息。
又过了几个月,或者是一年,许仙从雪山上走了下来。
准确地说,是凌空飞了下来。
他衣袂飘飘,面容如玉,高冠潇洒,踏雪而无痕,履草而不折,虽非僧侣,却似神仙。
目睹此等神迹的牧民们全部都虔诚伏跪在了大地上,嘴里喃喃有声参拜。
许仙挥一挥衣袖,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天地本源元气如细雨润物,洒落入这些有缘人的体内。
然后,许仙一路南归。
……
开元十三年(725年),许仙南归游至江陵,遇到正隐于此地的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也就是“丹丘子”的太师祖、时年86岁的司马承祯,便随侍左右,并谈玄论道。
正值李十二出川仗剑远游至江陵,二人重逢,许仙遂引荐李十二拜会道教宗师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
司马承祯乃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司马馗后代,北周琅琊郡公司马裔的玄孙,荣名煊赫,唐武则天、睿宗李旦、李隆基三代帝王都曾邀其入京或神都洛阳授课。
开元年间,司马承祯虽然身为道士却是帝王之师,年高德劭,名望甚是了得,不仅道行深厚,而且文采飞扬,出口成章,诗文飘逸。
司马承祯多次奉诏进京,被天子李隆基留于内宫,受其“法箓”问以养生延年之事。
后来,年事已高的司马承祯厌倦了京师喧嚣,亦无心功名利禄,坚决请辞而去。
此时李十二初出蜀中,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司马承祯早名满天下多年。
李十二闻听许仙愿引荐自己见司马承祯,大喜过望,又无比忐忑。
许仙知道司马承祯一向与人为善,李十二又确实才华出众,而李十二一旦得到德高望重的司马承祯的赞扬,将大利于扬名神州。
因此许仙鼓励李十二,让他向司马承祯献上自己的诗文。
果然,司马承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