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在红尘中成仙(苏轼篇)(5/9)
喜欢这里的开阔景色,周瑜破曹的三国古战场传说,又容易引发他关于兴废成败的遐想。
心肠好而又富于才情的人,多半有孩子气,许多看似矛盾的方面集于一身,聪明时是聪明到极点,单纯时是单纯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苏轼爱玩,也会玩,兴趣广泛。
赤壁岸边到处散落着漂亮的鹅卵石,有些像玉一样温润晶莹,浅红深黄,色彩美丽,有些带着指纹一样细细的纹理。
苏轼每次去,都挑拣一些带回,日积月累,竟然积攒了两百七十多枚,用一只古铜盆注满清水养着。
其中最精彩的一枚,活脱一个老虎或豹子头,口鼻俱全,甚至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苏轼常拿出来向许仙夸耀。
许仙也只是微笑,并不反驳这个中年男人的简单快乐。
苏轼在岸边拣鹅卵石时,许仙便在岸边钓鱼。
然后苏轼带着满袋子鹅卵石回家,许仙带着满篓子的鱼跟着他回家,路上许仙会顺便再买上几壶酒。
毕竟此时的苏轼就是一个没有工资的编外官员,还得养活一大家子人。
而他是绝不可能接受许仙的钱财馈赠的,许仙自然也不会以此污辱一个君子的尊严。
到得临皋亭后,就由得女人们下厨,男人们饮酒闲聊,吟诗互答。
酒酣耳热之时,许仙会吹奏起出神入化的洞箫,而侍妾朝云则起舞或曼歌苏轼的词曲,苏轼则抚掌击节应和,苏家小娃及王闰之、任氏则在边上喝彩。
那一年许仙去临皋亭去得比较勤,几乎是七天去五天。
他也不是每一次去临皋亭都带着鱼,经常也会带些自己或猎户捕的其他山珍美味,还有小孩子们爱吃的糖果点心。
有些山珍地宝女人们连见都没见过,更不可能知道怎么做。
许仙便和苏子瞻这个老饕便问得邻里村老,再亲自动手研究琢磨怎么做,弄好了就邀请邻里村老来尝鲜。村老便会带着自家的果蔬和浊酒过来。
那是一段简单、质朴、纯粹、欢乐而有质量的时光,对于许仙同样如此。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许仙和其他朋友的周旋下,黄州府衙同意了苏轼开垦黄州城东约50亩荒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