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战事焦灼(4/5)
由。
乔治在车里雅宾斯克没有停留太久,冰雪消融之后,乔治出发继续向东,前往海参崴。
乔治如果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就得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团结更多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才有可能。
“乔治,或许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或者说不至于到动摇帝国统治根基的程度,随便。
这一路的风餐露宿不必多提,乔治是四月底从车里雅宾斯克出发,抵达海参崴已经是7月底。
但是在很多问题上,米柳京的态度还是更偏向圣彼得堡,而不是全部从海参崴的利益出发。
7月10号,怀俄明成为美国的第44个州。
蒂埃里很快回电。
米哈伊尔在这个问题上就很坚定。
比如在火炮的问题上,米柳京就认为,乔治应该将管退火炮的技术上交,或者出售给帝国,让军方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换火炮。
神奇吧,圣彼得堡最讨厌乔治的,不是那些因为自身错误被乔治惩罚的人。
仅凭乔治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改变帝国现状。
所以现在知道美国为什么在对外殖民上毫无动作了吧,因为美国旁边,还有大量土地等着美国吞并呢,根本没心情对外殖民。
详细了解之后,乔治才知道战事为何如此焦灼。
米柳京确实比米哈伊尔更有能力。
这也正常。
“单纯就劳动积极性而言,家庭私有农场的效率,确实是比大农庄高一些——”
一路上这三个月,乔治和海参崴基本音信断绝,并不知道外界都发生了什么。
清帝国为了保护他们所谓的龙兴之地,禁止华人向阿穆尔南岸移民。
这事儿急不得,还需要从长计较,清帝国也有很多地方是一年三熟,去清帝国种大米也一样。
回到海参崴之后,乔治逐渐开始理解沙皇。
乔治还在路上的时候,7月3号,爱达荷州成为美国的第43个州。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乔治马上给蒂埃里发电报,让蒂埃里去爱达荷和怀俄明购买农场。
偏偏沙皇和尼古拉都是耳根子偏软的,于是就三人成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