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战事焦灼(2/5)
比日本米商干的更过分。
“但是在整体协调,以及物资调动、资源配置上,大农庄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如果都这样,那谁还会主动投资研发技术呢?
如果沙皇意志坚定,对乔治的信任不可动摇倒也罢了。
对于大公们来说,乔治却是阻碍他们获取利益的最大障碍。
所以暹罗的大米能不能运到海参崴根本不重要,如果乔治愿意的话,爱达荷和怀俄明,有无数土地等着乔治去开发。
对于维特和斯托雷平来说,乔治和大公们都是王室成员,他们之间的争斗,只要不危害到帝国——
至于其他人,土鸡瓦狗而已。
去年乔治确实对沙皇挺失望的。
蒂埃里在美国并非毫无根基,他现在已经加入美国国籍,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所以蒂埃里和爱迪生的竞争,完全是基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这就让爱迪生无法肆无忌惮使用它那些下三滥手段。
俄罗斯帝国的抢米事件,和日本相比一点也不少。
就算暹罗大米一时半会儿运不到海参崴,海参崴还可以从欧洲地区,以及美国大量进口粮食,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紧迫。
米柳京跟乔治的关系够好了,亦师亦友,对乔治的帮助也很多。
乔治和尼古拉在圣彼得堡还嘲笑日本人抢米来着。
但米柳京当了20年的陆军大臣,对帝国陆军的感情,肯定比米哈伊尔多一些。
这还得感谢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进展,在抵达多尔戈鲁之后,乔治就可以乘坐火车了。
这并不代表斯托雷平被乔治说服,斯托雷平是个意志很坚定的人,不可能轻易被乔治说服。
乔治对维特和斯托雷平这对尼古拉二世时期的名臣还是很期待的。
其他人则不好说。
一直以来,乔治在潜意识里,都认为美国已经是那个50个州的美国,完全没有意识到,美国还在快速扩张中。
乔治并没有漫天要价,给军部开出的价格,是在成本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合理利润,最终价格比军部从帝国直营兵工厂订购的价格还要低一些。
身为乔治的舅舅,米哈伊尔的利益和乔治高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