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伫立在河边的身影【求订阅】(3/6)
背弃了自己的心念才是。
武烈七年,秋。
一场毫无疑问的战争爆发了。
这是楚王与汉王之间的战争,同样是决定了天下最终命运的战斗之一。
这一场战场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列为仅次于“五场天人之战”下的几大有名战役其一,关于这场战争,历代的史书都有描述,当然了――对于这一场战场,有人赞扬就有人贬低。
赞扬的人将其称之为“义战”,而贬低的人则是说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领袖都没有什么脑子。
毕竟在楚汉争霸的时候,在他们的后方还有一个庞然大物静悄悄的伫立在那里。
“武烈七年,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战,死伤遍地而战不休,汉太尉信布疑兵与楚,而以重利诱项氏族人,则计成,羽兵败则三而力竭,后率亲兵逃,时汉王仁德所在,大军所至,城池尽皆而降。楚王声名昏庸无道,世人所弃,唯亲兵跟随,逃亡乌江。后楚王于乌江兵败自刎,而此战获封侯爵者众。――《秦书秦武烈皇帝本纪》”
“高祖战楚王于野,时得天之幸而得神助,楚王无道而天弃之,所到之处,黔首闭户,此之谓天命所归耶。――《汉书汉高祖本纪》”
“上常于上林谈,元鼎六年,上宣丞相陈氏于上林,坐而论,忽谈往昔高祖战楚王旧事,言之曰:昔日高祖战楚王于乌江之畔,楚王兵败而自刎,此之谓上苍命数归汉,高祖自此而成伟业,今日朕阅高祖手记,闻陈氏之功,乃为惊叹。此战或为陈氏之功,尔以为何?时陈相谦逊言:战乃高祖之功、次为韩信、萧何、张良等人之功,何为陈氏之功?是时陈氏未曾有人入高祖之帐。”
“上闻之大悦,然则故自敛之,再问陈相曰:尔以为此战何功?高祖胜之所为何?”
“陈相曰:高祖知人善用,用淮阴侯韩信、故相国何、及文候良,而楚王昏庸无道,亲小人而远贤臣,此之谓高祖胜之因,亦谓楚王败之由。此之莫不为高祖所得天之助,为命数所定耶?”
“上大喜,再问之:今朕欲伐楚王于江之畔,君以为朕能演昔日高祖旧事耶?”
“陈相闻之大惊,拜而曰:陛下天人所至,定能如愿。”
“于是,上再追封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