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第八十五章 冯宝施政(三)(3/4)
现在在“施工队”做工,看起来收入不低,却是朝不保夕。
不过,冯宝思维当中,他们和后世城市里“外来务工人员”一样,自力更生没什么不对。所以,他立刻言道:“同在大唐治下,皆陛下子民,怎可弃之不理?今众多作坊缺少做工者,以至需雇请外族,可见,人口多寡,甚是为要!虽流民,务工亦有缴纳税收,官府当治之。”
“流民何来缴税?”崔继生的追问,实际是代替了所有人。
“流民务工,自有产出,无论施工队或作坊,皆按“商税”缴纳,此事看与流民无关,然无做工者,何来产出?”
冯宝没办法也没有能力清楚那些经济学内容,但其此问却道出一个唐人不曾仔细考虑的事,那就是人与之生产创造出来的“物”中间应有某种关系,而“新商税”是作用于“物”上,由此可见,“人”之重要性。
当然,这中间其实还包括了看不见实物,却真实存在的一些东西,比如“服务”,只是这一部分,冯宝认为没有必要和在座的人。
但实际上,冯宝还是瞧了古人。
在任何时候,多数官员或者有成就的商贾都是人中龙凤,个领个智慧不凡。尽管由于还没有人总结出经济学,但经济活动本身是客观存在,冯宝那一问,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
不出,不代表想不到。况且,历朝历代的赋税,都和人口有着密切关联,再加上任何王朝在明面上都宣称“爱民”,致使官员们哪怕心里不那么想,也不能明言。
“卫岗乡长”崔继生乃科举入仕,出身名门,乃正宗儒家弟子,为官耿介,然此刻明知冯宝所言有不符“律法”之处,却张口又止,毕竟某种程度而言,改变“道棚村”,乃“仁政”,符合儒家思想,难以反驳。再者,他内心深处也意识到,这些本无家可归的“流民”,真要是遣返回原籍,将大大影响“卫岗乡”自身,因此,只有缄默不言。
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站出来话,冯宝便直接开启“霸道模式”,当即言道:“既然诸位无异议,本侯意决,撤‘道棚村’,设‘安民坊’,由萧越暂任‘坊正’……”
“冯侯……”
“崔乡长莫要急于发问。”冯宝微笑看向崔继生,先是阻止其继续发话,跟着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