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集 葵邱会盟(13/14)
无内应,可必有功乎?
秦穆公:二卿之言甚善。我姑待之。
遂对邳豹劝慰一番,声言必寻机为其复仇,并留其在秦,封为大夫。
镜头转换,按下秦侯,复说齐国。
周襄王五年,管仲代齐桓公发出盟主令,纠合诸侯救周,诸戎恐惧,引兵而去。周襄王回銮洛阳,大宴诸侯,欲以上卿礼仪为管仲庆功,管仲固辞,终受下卿待遇。宴罢遣散诸侯兵马,管仲还归临淄,便既卧病;转过年来,渐渐不起。
齐桓公亲自过府问疾,执手泣问:仲父忍弃寡人而去乎?
管仲答道:臣幸得遇主公,言听计从,此生足矣。
桓公再问:若仲父万一不起,寡人将委政于何人?
管仲叹道:惜乎甯戚、宾须无二人,皆已先我亡故。我兄鲍叔牙乃系正人君子,因嫉恶如仇,故不可以为政。隰朋不耻下问,居其家不忘公门,庶乎可矣。天生隰朋,常以为夷吾之舌;然我身死之后,其舌安得独存?恐主公之用隰朋,亦不能长久。
桓公又问:然则易牙何如?
管仲闻言,霍然而起,急切道:君即不问,臣亦将言之。易牙、竖刁、开方三人,主公必不可近,且切切不可重用,使其参与国政也。
桓公不以为然:易牙曾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有何疑?
管仲答道:人之常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烹之,则何有爱于君?
桓公又问:则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爱己身,尚可疑耶?
管仲反问:人之常情,莫重于身体发肤;其身且忍残之,何有不忍于君主者?
桓公又问: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太子之位,而甘心称臣于寡人。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无可疑矣!
管仲叹道:人之常情,亲莫过于父母。其父母之丧尚且忍之,又何有不忍于君主者哉?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主公,则其所望,必有过于千乘者矣。
齐桓公:仲父胸襟磊落,人所不及,何独不能容此三人?
管仲:此三人皆为宵小之辈,主公必要去之;如不能去,亦且休勿近,近必乱国。
桓公思索片刻,忽惊奇问道:此三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