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初见萌芽的集体股份制(3/4)
谓是自力更生的典型。
只要不搞出大麻烦。
该给的物资还是要给的。
方博年亲自批条子,物资局自然不敢怠慢。
仅用一天时间,就将机械厂需要的生产物资调拨过去。
与此同时。
老百姓们心心念的收音机,终于摆上了供销社和商店的货架。
收音机到货的消息,好像一阵风般不胫而走。
城市,县城,处处能看到拿着钱票,准备购买收音机的人。
收音机全面供应的第三天,秘书风风火火地冲进办公室。
分给下面供销社和市百货商店的收银机,几小时前全部售罄。
“也不怪那些人之前听风就是雨,因为已经上架收音机,跟售货员又吵又闹。”
方博年感慨道。
知道方博年这两天心情不错,秘书大着胆子开了句玩笑。
“主任,我看再给县机械厂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厂的效益,一定会成为全市各家工厂的头名状元,连市机械厂在他们面前,估计也要甘拜下风。”
听到市机械厂四个字,方博年百感交集地说道:“今时不同往日,国有厂的好日子,只怕要到头了。”
“再不想办法搞出一些能创汇,老百姓愿意买的商品,县机械厂的昨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主任,难道今年的经费,又要缩减?”
秘书心里咯噔一下。
从77年初开始,国家下达文件,全国范围内开展全面创汇工作。
创汇的同时,各省市工业部门,严格审核下发给国有厂的资金和研究经费。
去年,拨给下面的资金,只有原来的一半。
如果今年继续缩减资金,国有企业和工厂的冬天,恐怕真的要来了。
“大锅饭的年代,马上就要过去了。”
说罢,方博年抬手指着桌上的一份报纸。
“今年一月一号,国家正式宣布与米国建立外交联系,咱们与西方世界冰封了近三十年的关系,已经在一瞬间得到解冻。”
“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
面对方博年的问题,秘书谨慎地说道:“代表国家将会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