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究竟是怎么回事?(4/6)
地完成了府试。
这场原定于明年四月举行的考试,因朱元璋的决定提前到了县试后不足一个月。
在朱元璋眼中,规矩从来不是什么阻碍。
而朱元璋此举,无疑加速了科举进程,本质上是为了迅速培养更多的储备人才,
以填补他大力改革下产生的官员空缺。
于是,当这一天来临,魏国公府中,窦澈与朱标、朱棣一同品茗时,朱标表露 出了他的忧虑。
“父皇准备动手了。”朱标一饮而尽杯中茶水,仿佛借此驱散忧愁,“今年江南 各地缴纳的税赋,仅为去年的八成。”
“户部给出的说法是今年黄河泛滥,江南多地河堤溃塌,农田受损,导致粮食减 产。”
“但据锦衣卫调查,洪水发生时正值农闲季节,并不影响耕作。”
“父皇近日为此事极为震怒。”
朱棣在一旁,同样面色沉重地点头赞同。作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实际掌控者, 这些情报都需经他过目。
因此,在目睹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后,朱棣心中亦是积压着一股怒火。
他用力一拍桌面,寒声道:
“近三百万两白银,就在各级官员手中层层盘剥,最后消失无踪。”
“最令人愤慨的是,其中涉及的不过是些六七品的小吏,与朝廷高层根本沾不上 边。”
“就算要抓人,也只能抓些县令之类的小角色,连个知府级别的都牵扯不上!”
朱棣此刻愤怒不已。\"
接手锦衣卫后,他一心想要大展拳脚,不料在查处的第一个案件上就遭遇瓶颈。
尤其是在多次调查无果的情况下,朱棣冒险抓捕了几名小角色,企图通过审讯 找出更大的蛀虫。
谁知这些人嘴巴硬如磐石,反倒是让朱棣不仅未能钓出大鱼,反而引火烧身。
朱迪困惑不解,郭桓等人究竟给那些小官吏灌了何种迷魂汤,让他们如此死心塌地效忠?
“自然是金钱的作用。”窦澈朝朱棣翻了个白眼。
“实话实说,你们家给予官员的俸禄低得空前绝后,你们不能期待每个举人出身的县令都是全能型人才,但就凭那份俸禄,人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