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随你怎么叫吧(5/6)
,
但正如张老道所说,天道循环,阴阳互补。
尽管窦澈在历史知识方面不占优势,但在其他方面自有其独特之处。
譬如,窦澈毕业那几年正值就业形势严峻,连续五六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
在这期间,窦澈辗转于七八个工厂,虽然学艺不精,但在此时的大明朝,他掌握的技术已然派上了用场。
比如现在,他亲手烧制的这些玻璃器,
即便是同时代的欧洲工匠,又有几人知晓如何搅拌消除气泡?
更不用提草原上的那些土着居民了。
许久过后,当窦澈的茶水都快要喝淡时,
朱标和朱棣相互扶持,步履蹒跚地走了回来。
见到两人这般模样,窦澈忍不住一口茶水喷出,随即捧腹大笑。
“你们……你们这是怎么了?”
窦澈之所以如此失态,
是因为眼前的兄弟二人,原本整洁的衣服变得皱巴巴,肉眼可见,两人怀里各自揣了十几件琉璃器。
甚至于,在朱棣的后颈处,
窦澈还看到自己特地烧制的一面玻璃镜子,正端正地插在那里。
不明真相的人说不定会误以为燕王殿下已修成正果,头顶竟现出一轮耀眼的光环。
“我说,你们两个能不能稍微淡定点儿?”
“不就是些玻璃嘛,想要再造就是了。”
“还有老四,你先把那面镜子放下,那是我专门为明月准备的。”
听完窦澈的话,朱棣有些尴尬地从后颈取下圆镜,
欲言又止,而朱标则抢先一步冲到窦澈面前,紧紧抓住窦澈的衣领,急切地询问:
“这些琉璃器是用什么材料烧制的?成本贵不贵?”
“我强调过了,这是玻璃,琉璃是需要上色的……好吧,随你怎么叫吧。”
窦澈刚表达完不满,即刻在朱标的探寻目光中败下阵来,坦诚解释道:
“其实很简单,跟烧制瓷器是一个道理。”
“不过是找些适宜的沙粒,以恰当的火候烧成,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窦澈边说边整理了一下被朱标无意中弄乱的衣领,自豪地微笑起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