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你看的是什么书?(2/7)
说穿了道理十分简单。”
“并非你察觉不到水位变化,而是你过于信赖自己的直观判断。”
李景隆一愣,追问其意。
窦澈微笑道:“你可曾注意到,我时常与你展开一些小型遭遇战?”
“你以为,这些遭遇战是因为你追赶上了我,我才被迫应战的吗?”
“难道不是吗?”李景隆瞪大双眼。
窦澈淡定回应:“当然不是。这段时间,我刻意保持每三天发动一次小规模战斗,目的就是使你无暇顾及其他。”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观察。而我每隔一天左右,便会设法引你至江边,无论是伏击或是佯装渡江,都会让你亲眼见到江面。”
“如此一来,即使十几天未见江面,你可能会敏锐地感知到水位变化,但两天前与两天后的水位差异并不会太大。”
窦澈再次端起茶杯轻啜一口,望着周围聚精会神倾听的众人,微笑着继续讲述:
“而且,我最后选择渡江的位置,正是你初次渡江之处。”
“你对此地非常熟悉,甚至渡江用的浮桥都是你亲自下令搭建的。”
“你下意识地认为此地安全,因此在渡江时毫无防备。”
“特别是在即将捕获追击了十余日,令你烦躁不安的敌军之际。”
“小公爷,在这种关键时刻,你自然无法留意到江水的变化。”
话语刚落,一阵掌声从人群中传来。人群分开,徐达带领一群大明将领稳步走来。窦澈急忙起身行礼,却被徐达一把挽住手臂。
徐达上下打量窦澈一番,拍掌赞道:“真是少年英杰!”
握着窦澈的手臂,徐达转身面向一众老兄弟感慨万分:
“我总觉得这些年轻人各有千秋,但却欠缺一位能够协调各方、威震四海、指挥百万雄师北伐的核心人物。”
“过去二十年间,先是文正(钱钱好)担当此任,之后便是我一直肩负此重任。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当咱们家中这批孩子逐渐成长起来之后。”
“如今,终于有人能够接替这个重担了。”
言罢,徐达松开窦澈的手臂,突然正色发问:
“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