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从未选择错,一直在做错(1/4)
祭天当然不是封禅,皇后去也无可厚非,万历皇帝就多次派宦官到泰山祭天。
朝臣一听去泰山祭天,难免有点激动,但仅仅是激动一下,不会有太大反应,封禅大礼早被玩砸了,虽然与儒家拜圣还是‘一体’,但明代以后的皇帝从来不去,路过也是仅仅祭拜一下,再不举行封禅。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不是朱明皇帝不能去,恰恰相反,他们觉得封禅丢人,不屑去。
封,即祭天,禅,即祭地。
泰山封禅有过六位帝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
就是这个宋真宗赵恒,把封禅大礼搞成了耻辱,北宋签订檀渊之盟,割地赔款,每年向辽国缴纳岁币,如此奇耻大辱,宋真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自己十分高明,掏钱换来和平稳定。
因此宋真宗认为他的功绩可以与封禅大功的皇帝们相比,兴冲冲去泰山封禅,把封禅的逼格和档次直接掉落尘埃。
老朱和朱小四都曾经被建议去泰山封禅,老朱当时就大骂朝臣,不屑和宋真宗为伍,朱小四更是放言,他宁肯封狼居胥也不去封禅。
且皇帝出行耗费太大,从此以后,值得大书特书的儒家大礼盛况,变成了一小队‘信使’,跑到泰山烧香完事。
规模越小越得常去,越常去规模越小,所以明代的泰山祭天,就是一个…还不如太庙大祭、天坛大祭的经常性活动,皇帝连勋贵都懒得派,派小太监和礼部小官每年去两三次了事。
天启派皇后去泰山祭天,朝臣不会有人阻拦,也不会因为她是个女人而叨叨,皇后是正宫,必定有拜圣环节,只要是个读书人都应该支持。
何况圣旨还有巡视海防、调查藩王违法之事、查探信王藩地、为皇家求嗣,这…哪一条都必须支持。
当朝武勋大将林威带两千人护卫,净军宫侍五百随行,亲军五百仪仗,内阁辅臣黄立极、礼部、翰林院、太常寺、光禄寺等一堆属官陪同。
规格绝对高,就是时间有点赶,后天正月初十辰时离京。
宛平侯还在三屯营呢,快马到通州汇合吧。
朝臣感慨一下能者多劳,高高兴兴等着送皇后出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