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单章 银子与人的背景(3/5)
钱粮问题,诞生了明朝最大的军阀集团,影响整个史册走向。
李成梁在缺粮缺饷的情况下,力抗鞑靼人二十万大军三十年,一人战功赛过满朝勋贵。
李家万余精锐家丁,带辽东边军,把二十万鞑靼人左右揉搓、最终打的分崩离析。
到万历二十年后,年年入关、劫掠成性的鞑靼人已不敢轻捋虎须。
此人作战勇猛、部将悍勇、战场智慧卓越。
他是明成祖之后,唯一可以纵横千里草原的将军。
是明朝中后期无可争议、最成功的将领。
是明朝中后期唯一武勋封爵的将军(南明那一堆拉拉不算)。
他们父子的爵位和谥号(宁远伯、李忠烈)可以说明一切。
李成梁这个人,打仗之前就把打仗的事做完了,纵横捭阖、善利妒怨、分化拉拢,剩下的就是快速奔袭,直取中军,政治智慧利用到了极致(努尔哈赤与他打法类似,很多书把这作为论据)。
万历朝前期,戚少保与李成梁在张居正面前都自称‘门下走狗’,但戚少保打的是倭寇,是民族英雄。
我们现在来定论,李成梁肯定不算,因为他打的是…自己人。
且相对于戚少保的‘听话’,李成梁与中枢文官博弈了三十年,楚党倒台后是浙党、齐党当朝,李成梁的精力完全在‘求生和家族传承’,最终因贪墨、冒功被罢官十年。
这十年间图们汗又来了,辽东战死八位总兵,导致后来的将领一听有可能被调到辽东,立刻称病辞官。
高下立判,不得已,明廷又启用李成梁。
可惜辽东将门消耗大半,且他儿孙战死,本人心灰意冷,再无进取之心,加上失去楚党支持,官场处处掣肘,军事行动处处保守,最终辞官回京病亡。
对史官的‘春秋笔法’,我们得从文武之别看:李成梁封爵后,政治地位完全不同,所代表的群体也不同,是勋贵中唯一的外镇领兵大将,辽东巡抚无法领导他,‘以文御武’的国策出现大漏洞。
还得从人性角度看:人不会对弱者产生愤恨,只会痛恨一个杀不掉、离不开、惹不得的对手。
错的不是李成梁,他打败了与明朝纠缠二百年的北元大汗,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