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黑暗世界的一束亮光(4/6)
辽东后,爆发了明金历史上最惨烈的浑河之战(以后来人的眼光看,这场血战几乎与唐朝香积寺之战意义类同)。
浑河之战是后金伤亡唯一超过明朝的战役,两支明朝精锐伤亡殆尽。
据《满文老档》记载,后金阵亡‘十余位贝勒、大将’,死伤‘过万’。
明朝确切的记载是死了八千人,其中包括三千白杆军(川兵)、三千戚家军(浙兵、南军)、千余辽兵、千余酉阳兵(酉阳兵也是川兵,后期秦良玉所带的白杆兵,均来自石柱和酉阳,川兵在万历朝总共援辽一万五千人,但五千人因闹饷,到京城后又返回去了)。
总结浑河之战很简单,后金逐个击破最终获胜,但并不是有什么计谋,相反,整个战场都在双方将士们的注视下。
浙兵和辽兵隔河观望,眼睁睁看着三千白杆军与上万后金士兵血战,白杆军覆灭后,后金兵渡河,辽兵又眼睁睁的看着浙兵与后金血战。
白杆军主将、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浙兵戚家军所有将领(戚金、陈策、童仲揆、张名世)战死。
浑河之战是戚家军最后的余晖,这支军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不是戚继光留下的人马,是张名世按照戚继光战法训练的浙兵,以及戚继光远房侄儿戚金率领的几百人)。
浑河之战暴露了明朝在军事方面的矛盾,即南兵、川兵、辽兵之间的互不信任,从此明朝不再调集全国营兵支援辽东,而让辽东‘自训’成军。
后人看这一段史总被气得吐血,但细翻看明史记载,就知道明朝各地军队之间的不信任由来已久,但凡国战,各部之间总会闹点幺蛾子。
白杆兵与浙兵在援辽的路上就因为后勤粮草两次大打出手,这其中既有文官‘故意’,也有他们对军功的抢夺。(后面正文说这个事)
浑河之战后,白杆兵十不存一,只有秦良玉的弟弟秦民屏活了下来。
秦良玉和儿子马祥麟春季带三千人日夜赶到山海关,一切都迟了。马祥麟还在辽西与趁火打劫的鞑靼人交手,被射瞎一只眼,白杆兵就在山海关驻扎下来。
注意下面时间线:
秦良玉当时正是辽东经略熊廷弼麾下,明史记载辽东严重缺乏战兵,天启欲重用秦良玉,期望白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