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名声”的代价(6/22)
人看着别人干得好,自个儿仗着亲族人手和财力,把这个生意盘下来。
谢星珩不管是谁来做这个生意,逛小集有认准的供货商本人,不是打着名号来就会收下的。
冒名顶替,一并除名。
合伙经营的,最好双方一起来做个登记。货品级别不同,收货价位不同。不能去挣这个差价。
收货和整合,说起来都是“质量”。
谢星珩直言道:“你们好好供货,我就大方给钱。你们要从中耍心眼儿,坏我家铺面的名声,我就不跟你合作。逛小集发展很快,人手很多,可能会有兼顾不到位的地方,需要大家伙自觉一点。我们干得好,生意长久,百姓认可了,才会有长长久久的钱挣。破坏这一点的人,我就认为他不适合跟我们共事,那只好把他
踢出局。”
往事不究,从今算起。
这个话让供货商们紧张又放松的。
最后一个联动活动,是谢星珩想好的调整方式。
县里很多商铺都有做供货商,自家铺面也在卖东西,因不好记录,活动算起来繁琐,也容易造假出错,这些供货商的铺面,是不参与逛小集活动的。
百姓们为了优惠,离得再远,也优先到逛小集来。这样子,供货商的铺面里散客就少了,百姓们也不方便。
县城这么大,长久以往,不是好事。
谢星珩新定了规则,已经在刻印消费券。到时进店的百姓,都能拿上一张。
以后去供货商的铺面里消费,根据消费券做记录,享受折扣。
简便过后,账目依然是一笔烂账。
谢星珩又另想了法子。
凭借消费券去供货商的铺面,可以有折扣,但出货价不能低于逛小集的售卖价。
也就是逛小集卖十文钱的货,他们不能卖十一文钱。
这个区间随他们拿捏,可以参考逛小集的活动力度,在不亏本的区间定价。
因没拿货到逛小集卖,这部分收益,都是他们自家的营收。
相当于逛小集给他们引流,他们搞活动留住顾客。
这是自愿性质的,愿意参加的商铺,过来挂个名。伙计好做推荐,消费券上也会盖章,激活使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