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职业里的无奈(5/7)
她在阅卷中,也看到了比这些文字,更鲜活、更精彩的现场故事。教研组长拿到题目和标准答案、评分标准后,全组采取流水作业的路径,把全张卷子的全部题目,按照人数几乎平均分配,这只是一个相对的平衡。
总有的难易多少的差别,就会看到,这个教研组长的权威和特殊发挥,体现出一些人情冷暖,平常关系好,走的近的同事,就给分个相对简单量少的题目,这些老师一边聊着天,轻轻松松,就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了。
改卷子的过程,这些老师,变成了自由市场,说说笑笑间,自己的改卷任务,就轻松搞定。批阅卷子,作为最后期末的特殊工作,学校是有单独的补贴和费用的。大家是均等评分,全校的各个部门的教职工,在这里体现的是,同工同酬的待遇。
方萦真个人倒是觉得,这些都没什么。关键是,每到期中期末,教务处还要把所有的成绩,录入计算机系统,进入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数据里面。进行各种运算评比。这些老师为了让自己所带的班级学生成绩优异些,就在改卷子过程中,手下留情,故意放低标准,能给的分数,都给到自己的班级,至于别的班级,刚好是能扣的分数都扣下,这一不平衡小小的操作,自己所带的班级的成绩,就明显的高出别的班级。评比的过程,总是有个高低名次之别,前边的老师,最后自己也好有面子啊。
记得有一次,教务处收到,有人私下举报,把那个私自修改评分标准的老师,叫到教务处去,又现场勒令其,全部给修改回来。她那个班的成绩,重新加分核算。多一道手续,多一些麻烦,据说,到期末结束评比中,还给这个老师,扣了钱,算是一种惩罚吧。
方萦真被这种勾心斗角的把戏,所震惊,觉得明争暗斗,也是人的本性。她觉得教书育人的环境里,都是人为的制造出,这些鸿沟和高低不平。想想也对,只要人在操作,就难免会有人性的展示和大比拼。
对了,方萦真想起来了,那句话: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货比货,扔!人比人,死!一个标准下的,排名比较,难免就有人,乱了方寸,走了形,什么歪门邪道,都纷纷出笼了,粉墨登场了。
这是人性的真实呈现,也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好奇怪的。哪里的风景,都有不尽如人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