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0章 消失的电灯泡(3/7)
建设和改造项目列为其一。
1998年10月,“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工程,简称“两改一同价”在全国展开。从1998年8月“两改一同价”开始,到2004年4月结束,国家陆续投入资金2885亿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
农村电网的现代化程度有了质的提升,电网规模有了质的飞跃。据统计,城乡居民用电的同价水平平均为05元左右,农村居民生活电价比“两改一同价”前平均每千瓦时约降低023元。
通过实现城乡用电同价,全国每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约420亿元。同农村电价的降低促进了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活跃了农村经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农民将“两改一同价”工作称之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自此,我国农村电网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政策扶持和电网企业的贷款,改变了主要依靠地方投资的状况,这一时期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农网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标志着农电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转变。
第五阶段2003至今:农电发展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统筹2003年,为了改善县城电网运行条件,增强县城电网供电能力,提高县城电网供电可靠性,更好地满足县城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国家下达了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下达2003年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县城电网改造是继一、二期农网改造后实施的又一次大规模电网建设与改造。2004年底,为解决中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面不足问题,国家开始启动农网完善工程。
截至2008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170个农村电气化县、2019个电气化乡(镇)34570个电气化村。和国家电网供电区域除西藏外,全部实现“户户通电”目标;农网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达9705,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54,农网综合线损率完成85。
供电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国家电网公司供电区域县、乡(镇)、村通电率分别由1978年的945%、8683和6105提高到2008年的100%、9968和9974;农户通电率由有统计数字的1983年的594提高到2008年的9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