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6章 桃酥饼干的记忆(4/7)
蛋饼,大小京枣也是招待客人和走亲访友的必带礼物。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翻新。想当年,80后的孩子们可都是“烂苹果专家”,家里那袋苹果,永远先挑烂的吃,家长们总希望一袋苹果能陪伴孩子度过漫漫长日。其它水果也是,总是吃掉先坏的东西,最后再吃新鲜的和好一点的食物。
这些先吃坏的食物,最后再吃好的食物,确实不是好习惯,不知道是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蔬菜瓜果都是这样,可能国人都习惯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了,不舍得浪费食材,丢弃已经快坏了的食材,只要能将就着吃,都会接着吃,削掉部分坏了的部位就行。
如今,家门口大超市林立,闲暇时总爱逛商场。除了实体店,每天还得上某宝某东和拼夕夕溜达。抖爸爸时不时推荐好物,零食种类丰富得惊人。想得到的,买不到的,全都有,真是琳琅满目,现在买零食吃纯粹就是饱腹,已经不为解馋了。
小时候真的是为了饱腹,也为解馋,在八九十年代,还是可能经常挨饿的,吃的东西不多,有时候饿了,就在水缸里舀上一瓢河水喝,多少能缓解一点,或者白水泡剩饭,如果家里还有咸菜,就可以凑合着吃,早晨煮饭,一般都会煮上一大锅粥,中午和晚上都可以喝粥,小时候都是用米汤熬的粥,不像现在,基本上都是各种米直接熬粥。
那时候中午能喝两大碗粥,根本就没菜吃,光喝米粥也带劲,有个咸菜和凉拌菜那肯定更好了,可惜穿越不过去,回不到那个年代了,凉拌菜和猪肉鸡蛋差不多,也是可能几月才能吃上一回,虽然凉拌菜那时候也就一元或者5毛钱就能搞定, 关键那个年代谁家也没有多余的现金,连农药化肥种子都是在小卖部赊账,可能一年一还,可能几年一还账都有可能,走街串巷的小贩不可能给你赊账,包子馒头和冷饮冰棍的小贩一样,都是现金结算,不能以物换物。西瓜、马铃薯、娃糕、发糕和米泡儿可能还能用大米、铁皮、玻璃瓶和牙膏皮子兑换,猪肉,凉拌菜都是要直接变形的现金交易。
小时候本来没有多少机会能吃零食,父亲最后在学校下厨三年,经营学校小卖部,才有机会吃到一些零食,也是有限的零食,因为村里生源越来越少,所以开着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小卖部,只有一个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