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1章 勤劳节俭的美德(5/8)
一再解释说:按我原意,比这还要丰盛,已经按兄长之意减去了一半。
苏东坡摇摇头,说:“你还是不了解我呀,我不是仅嘴上说说而已,而是从心眼儿里反对浪费的。请你撤去多余菜饭,够我二人食用即可,不然,我就要告辞了。”那友人点点头,心里顿时升起敬佩之情,说:“好,按你的意思办。”
仆人撤去了一大半,仅剩下四个盘子一壶酒。苏东坡笑着说:“这不是很好嘛!”他和友人举起酒杯,热情地叙谈起来。
典故三:陈嘉庚勤俭办学
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874年他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入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
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入大规模工业生产。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1919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到1937年,厦大已发展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
尽管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
他有一把从南洋带回来的布伞,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