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章 节假日(4/8)
2、寒食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寒食节呢?
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
3、下元节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教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分别被称为“上元节” “中元节” “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之辰。
下元节习俗有:
1祈愿神灵: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2祭祀祖先: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排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3饮食风俗:民俗云:“早吃糍粑晚吃鱼”,在下元节这一天,早上一般吃糍粑、麻糍、芋子包等。到了下午祭祀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丰富的菜肴,像鱼肉、羊肉、猪肉等等,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4、中元节
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