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上课回忆(4/7)
让人充实,也锻炼了身体,但不能违心的说从小到大都热爱劳动,只不过是被动为之,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在烈日下劳动,大人们也不愿意出去劳动,不劳动就没办法过好日子,对大人来说这是责任和义务,对小孩来说,这是锻炼和体谅。不管在那个年代,生活都还是比较艰难的,要想要过上好日子,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劳动课堂是米云记忆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前文也有偶尔提及,所以值得回忆,但也不能说的太多,几位前辈老师都年近八十,今年还在县城医院体检,父母都有经常见面闲聊,米云也不好意思回忆的太清晰,细节只能淡化,同一个村子生活十几年的人,吃一锅饭也近十年,还是沾亲带故,村小学的所有老师基本上一个姓,连后来的幼儿班老师也是一个姓。尊师重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古人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虽然没有那么夸张和迷信,但起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老师对同学们的影响还是有的,启蒙教育的影响比较大,米云本身又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聊完劳动课,再看看还能不能回忆出一点其他的有趣故事。
还是从小学开始回忆,小学有限的几门功课,也包含了美术、音乐、书法和体育,还有思想品德课,科学和自然课,有没有历史地理就记不清了,初中后肯定是会有历史地理和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科的,小学阶段确实记不清了。那时候的村小学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功课都有,就是留有印象的记忆不多了,小学六年,米云只当过一学年的官,或者有两三学年的官,不管大官和小官,组长和课代表也能算个小官,课代表和班干部还有一次是全班同学票选,公开唱票出来的。米云在四年级的时候当过一学年数学课代表,说来惭愧,四年级的应用题米云大部分不会,主要靠抄袭同学们的作业,当然是偷偷摸摸的抄袭,过去了几十年,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米云也不怕丢脸,只要不让长辈们蒙羞丢脸就行,尽量真实还原几十年的场景。
90年代的农村中小学都需要上早晚自习。早晨6:30开始上课,总共两节,从一年级就开始上,一直上到高中阶段,米云记得从小如此,只有村小学的四年没有上晚自习,从五六年级开始到高三都会有早晚自习。上一年级时还不到6岁。那时的农村不流行接送,都是自己走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