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婚丧(5/7)
里表哥的婚宴上,大姨家两个儿子的婚宴米云记得都有进城参加过,在哪一个表哥婚宴上吃的巧克力就记不住了。
米云家都比较节俭,母亲的八姊妹兄弟都继承了外公他们的节俭家风,尽管外公从十几岁干到六七十岁退休,村支书当了三十年退休后,后面又去村外当了十几年的卫生院支书,药厂支书,供销社支书,养路班等各单位的支书,但家风还是节俭的不行,三个舅舅都传承了借鉴,城里用坏的拖把都会带回乡里藏在楼阁上,堆满楼阁,而且旧东西都不舍得丢,还个个勤快,打工做生意,还种地,反正比一般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勤奋又节俭,母亲的五姐妹也差不多,个个也是节俭的不行,基本上一生都没碰过任何化妆品,没有买过几件衣服和鞋子,而且她们也不差钱,比一般人来说,条件相对算还是比较好的。
家风看来还是有很大影响的,虽然节俭但也大方,外公家他们的门前经常会有附近的老人过来打牌玩耍,几十年来,外公外婆都管他们饭和烟,比较好客,外公为官几十年都是两袖清风,家里没有任何财产,以至于小姨和小舅他们上小学都没钱读书,几十年的村一把手和乡镇各单位一把手都不能养活家里的八九口人,尤其外公村支书卸任后的十几年乡镇支书中,没有能力供养几个幼子幼女上学的地步,母亲也是无意中透漏,说最后就靠外公和母亲两人养全家,母亲教书还有点工分,母亲十六岁出来教书,照顾家里十多年才出嫁,那个年代外公的工资也不多,还要像村里的普通老百姓借贷,才能让舅舅和小姨完成最后的学业。
米云还发问家里的其他人呢,母亲说大的都已成家立业和出嫁,只能勉强维持自家生计,有单位有工资的又只有外公和母亲两人,刚开始还只记工分,后来才有工资,后面十年的养家责任只有在他们的肩上,弟弟妹妹小,还在上学阶段,外公年事已高,没办法的事,母亲就说教过舅舅和小姨,当过他们的老师,在家还要带他们长大,就和米云小时候一样,让小姨带,让各个表哥表姐带,舅姥爷带,爷爷奶奶带,终于理解为么小时候在一个村子里,外公外婆不能带米云,还要让长期瘫痪在床的舅姥爷带,看来各个年代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养家糊口的重担比较重。
母亲也是无意中说出来的话,还是谈到学校搭餐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