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章 秋天的记忆(5/8)
已不见喜鹊,俗以为喜鹊在这一天都飞到天上去为牵牛织女搭桥去了。七夕过后,在树头嘈嘈啼叫的喜鹊,如果细看,会发现它们的头上毛羽已现出白色,这是因为它们上天为牛郎织女搭桥被他们踩过的缘故。
农户们于七夕常有夜看天河明晦之俗,谓可卜当年米价。天河暗,则米贵;天河明,即米贱。究其实,大抵因农户皆“靠天吃饭”之故。各行各业都有靠天吃饭,老天爷赏饭吃,才能吃得最香。
“七月半,鬼乱窜”。农历七月半,在中国民间向来俗称“鬼节”,此日烧包祭祖,道家则称此日为中元节,佛家称盂兰盆节。可见七月半,儒释道三教汇流,互相影响,所含神秘色彩颇浓。农村人向来也迷信,这是不争的事实,米云母亲都有点迷信。
长沙有句俗话:“挂宝祭土,烧包祭祖”。“挂包祭土”说的是清明,“烧包祭祖”则说的是七月半。
七月半烧包祭祖,在长沙人意识中,意在纪念祖先,追思教养之恩,其出发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孝”的观念,因此从民国起,政府以破除迷信、推崇科学及防止火灾等理由,禁止民众过“七月半”鬼节,但七月半烧包之俗,却直到现在,仍在湖南各地流传。
民间“七月半”烧包,可从农历七月初一,一直烧到七月十五。但民众公认七月十一至十四这几天的黄昏和夜晚为烧包的最好时期,这一时间段因烧包而带来的空气污染值也一定非常高。
七月十五,民间相信这一天是“鬼门关”,因鬼门关闭,烧包太迟,祖宗只怕领不到包封及钱纸了,故“鬼节”虽称“七月半”,实际上七月十五这天,长沙城内阒然清净,反倒无人烧包。至于七月初一起,会有人烧包,则是烧给新亡之鬼的。
从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半打止的鬼节期间,长沙人“接祖宗”也分别有“接新客”和“接老客”之说。“新客”指的是新亡之鬼,接它们要从七月上旬开始接;老客则是亡故已久的人,包括老祖宗,在七月初十后接就可以了。过年还有拜新年的习俗,就是给新亡之人拜年。
大人担心孩童“火焰”较低,怕其撞上不干净的东西,故禁止其出门,或告诫大人带出必须早归。
七月半烧包,在烧包时,会出现一个个印着蓝色或红色花纹、像信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