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记忆中的雪(5/8)
越冬的动物生存保持必要的温度,有利于藏于洞中的动物安全过冬。
积雪,好像一条奇妙的地毯,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冬天穿棉袄很暖和,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棉花孔隙里充填着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向外扩散。这是因为空气是不良导体。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体,它本身都能通过热量,这种能够通过热量的性能,称做物体的导热性。
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所以物体里容纳的空气越多,它的导热性就越差。冬天室外活动,被困山区,天黑了,人们在停留处四周用雪堆起一人高的雪墙,中间隆起柴火,可以在其中避寒。
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像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当然,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着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着的。这很像穿着新棉袄特别暖和,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新雪的密度低,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老雪像旧棉袄似的,密度高,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当然,雪也有许多坏处。我国一些地区常常发生雪灾,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秩序。雪崩是雪山地区容易发生的灾害,风吹雪则会阻断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牧区雪灾是由于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采食,导致牧区大量畜牧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
它是我国发生频繁、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类雪灾。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特别是有着广阔天然草场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主要牧区,几乎每年都会不同程度地遭受这类灾害。此外,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广大的农村、林区和城镇,也时常遭受短时期降雪的影响,严重的雪灾还会破坏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造成房屋倒损和农作物损毁等损失。
下雪对农作物的具体好处:
1、保暖土壤,积水利田
在北方一些地区,冬天最严寒的几天,夜里最低温度可达零下十几度,这极易造成农作物冻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