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记忆中的雨(4/8)
米冲刺的速度,同学们个个都发挥出了超常水平,只有出村上学的后五年才在学校用晚餐,这个速度降了一半,也有快慢的时候,先一步打饭菜肯定有一定的优势,至于有什么优势这里就不多解读了,后面如果回忆到这个话题再解读,今天的主题是雨水,雨水带来的故事,在自个村子里用餐,肯定是带家里的菜来学校吃饭,吃到一半,同学们就会找活,除了相互交换菜品,相互比较炫耀外,还要找其它乐子,毕竟用餐的时间比课堂十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要多点,大家吃到一半,比谁带的菜更有油水,这时候大自然的雨水就起作用了,成了天然公平的裁判,大家把残存的菜丢进雨水里,就会延伸出五楼六色的波澜彩虹出来,哪个同学的波澜花纹范围大,就说明谁带的菜最油气,谁就是胜利者,获得胜利的同学,头抬的高高的,像战斗胜利的公鸡一样,输了的同学就只能垂头伤气,第二天多带几勺猪油来找回面子,虽是玩乐,但同学们也会比较较真,这就是90年代单纯的同学交流方式,天真无邪又斗志昂扬的精神气。
春雨比较多,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米云父亲钓鱼的那两次就是在春雨中,米云几十年的记忆中,父亲只钓了那两天的鱼,打着雨伞钓鱼,其他时间只能努力干活养活一家人,每个年代养家糊口都比较艰辛,这也是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没办法的事,打鱼摸虾,丢掉庄稼,谁不想潇洒玩乐,但为了生活,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任何爱好,米云听过父亲青少年时间都有在湖北老家钓鱼,在田里钓鱼,一钓就是一二十斤的大鱼,那个年代鱼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只不过是集体生活,一般不让私人打鱼,所有劳作都是记工分,包括母亲教书的前十年都是记账工分,不发工资的,以前的工分就是工资。
父亲那个年代也是最原始的钓鱼方法,鱼资源也相对丰富,湖南和湖北两地的鱼米之乡也不是白叫的,爷爷奶奶家,大伯和二伯家的周边就有一个乌里湖,那个乌里湖面积听说方圆几百里范围,现在可能面积小点了,毕竟那个年代围湖造田都是常有的事,米云居住的第一个村子的四条河道,就填平了一条河道,填平河道的时间预计就发生在60到80年代,只保留了三河环绕村里。一下大雨,湖里的鱼都会鱼跃龙门,往沟里和田里面跑路,父亲小时候都在田里钓鱼,还只能悄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