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寒假生活(4/7)
也有在年关将至干鱼塘的,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卖给别人赚过年钱,等鱼捡的差不多了,就会重新把抽干水的鱼塘放水,也就是在放水的十几分钟,小伙伴还有最后一点机会捡漏,运气好能捡点藏在稀泥土里的鱼,有时候还能捡个黑鱼,在有限的十几分钟放水时间最后收刮一轮。重点不在鱼,就是体验那种捉鱼的感觉。
米云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在冬天学校前面右边的两个一面水的野溏,水深一筷子长左右,面积大概百来平米,谁也不知道里面有没有鱼,水塘多年无人承包,米云家承包过好几年,夏天能钓一二两长的小黑鱼,再就是朗姆鱼,基本上钓不到正经的鲫鱼,但冬天只有一皮水的时候,下去摸鱼,能摸到的大部分都是野生鲫鱼,不能不说是个怪事。
学校前面小路两旁的左右野溏都喜欢生鲫鱼,不知道鱼源来自哪里,右边的还能解释,因为右边连接的有活水家养大鱼塘,左边的除了夏天有水,常年都是干涸的,里面只看到河沙,米云也不知道是谁先下水去摸鱼,把水搅浑之后,就会有很多的人去,大部分人都是和米云一般大的孩子,剩下的比米云小,那时候赤脚下去摸鱼还是比较冷的,手脚基本上都是冻的瑟瑟发抖,红彤彤的手脚,但摸鱼的快乐,取代了寒冷的感觉,摸上来几斤鱼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米云记得百来平米的水面有近二十人在里面来回奔跑和嬉戏,几个小时上岸后,大家的手脚基本上都是没有多少知觉了,还好有成果冲淡了寒冷,脸上的笑容灿烂,过几天还会光顾一下,检查有没有漏网之鱼,那时候都没有使用捕鱼工具,都是徒手抓鱼,可能也没人会想到里面真有鱼,只有塘里水不完全干涸,有一丝水,就会给小伙伴留下想象空间,那个年代有水就有鱼,现在有水不一定有鱼。
到了过年前夕,大人们放完鞭炮,小孩们就去鞭炮灰里捡没点着的散炮,一个个点着玩。那时,放鞭炮的花样也很多,有时一手拿香火,一手拿炮,点燃后立即扔向空中,看爆后的大红炮纸纷扬飘落;有时用破面盆、旧水桶盖住点燃的鞭炮,听听炮响带来的音效;有时把鞭炮埋进泥土里,只留炮芯,点燃后看其威力有多大。一声声炮响成了儿时过年最欢快、最开心的乐曲。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晚,所以在当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