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小学故事(5/6)
可能因为请假,或者节假日,满额度上交的粮食不可能退回给学生,那个年代法定和临时休假日都没法计算精确,学生上交粮食是一学期一上交,因此每学期学校的粮仓都可能会结余一点粮食,就是多少的问题,少的话,粮仓管理人和学校厨师可以各分百斤以内,基本上够一家人吃上好几个月了,余粮比较多的话,就是学校老师均分粮食,人均一百斤左右,就是在学生每人每餐二两米的标准上,稍微减少一个指甲的米粒,百来个学生一天就能结余几斤粮食,一学期就能结余不少粮食,学生也会吃的饱饱的,就当粮食损耗了。学生家长也不会想太多,计较太多,相当于请老师每天吃两顿白米饭。
米云在想,不是村里的学校有这些油水漏洞,乡里其它十几所小学可能都有,甚至油水更多,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油水漏洞,只要有人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故事,初中学校也应该如此,米云上初中的时候,也是学校搭餐,上交大米,自己带菜买菜,如果学校全面管理学生的伙食费,那生活标准就是差的不行,米云上初三的时候,不用自己带菜买菜,学校全面管理伙食费,那顿顿如猪食,常年水煮白菜和土豆片,常年不换菜,吃的想吐,不堪回忆的生活。米云估计有相同经历的朋友不少,只要是学校包揽整个伙食费的时候,就是同学们吃的最差的时候。
米云的整个中小学生涯算是幸运的,还算不错,虽然比不了城里的学生,但比偏远农村和山村的条件还是好了太多。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偏远落后的山村小学,就是近十年都有,赶不上米云三十年前的小学条件。简单看几条偏远农村的教育问题:
一、偏远山区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1、教育条件差,教育资源配置不足
偏远山区农村由于人口居住分散,学校设置数量少,学生上学路程较远,每周多数住校学生要走几里或十几里的路程来上学,交通工具有限,少数走读学生早出晚归,有些学生因此而辍学。
多数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师资力量差,大部分教师既代语文、数学课程,又要代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并且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知识基础薄弱,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很少主动接受新的信息,教学效果低下,教育质量不高,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陈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