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小学故事(4/6)
点鱼和肉,蔬菜学校里面可以自给自足,每天四个老师的教职工伙食标准就是总共两三元钱,每天都有记账,如果降低伙食费标准,老师们就会有意见,经常抱怨伙食差,一天两三餐两三元钱的标准确实难以贪污,再贪就会换伙食管理人,一般主要是早中两餐,晚餐很少,偶尔煮个面条,一般老师们一周一两次晚办公。
米云母亲也管过几年伙食,米云母亲16岁就在学校教书,除了在县城进修学校学习的时间,基本上都在村学校里教书,村子全部搬迁走后,母亲才会到乡里的十几所小学轮流任教。母亲亲口讲述的,学校老师的伙食费基本上占不到便宜,几个老师每天人均五毛钱的荤菜标准,没法再扣,如果管理伙食费的再搞名堂,那老师在学校的两餐基本就吃不上什么菜,吃不上一碗饭,老师们会集体吐槽伙食差。
学生交的粮食每学期还是会有结余的,因为可能有节假日,不定时的放假,天气原因,还是其它法定假期,那个年代的法定节假日算的没现在精细,一个月都是按二十五天左右用餐的标准粮食,老师们吃的也是学生上交的粮食,学生一餐二两米也吃不完,米云记得小时候一搪瓷缸米饭就能吃的饱饱的,都是蒸的白米饭,自带粮食和饭缸,主要看菜,而且蒸米饭的厨师不一定刚好给每个学生都放二两米,都是肉眼抓一把淘好的米放进几百个饭缸,一个饭缸放一两五的大米就差不多了,不可能用量杯去匀米,完全凭肉眼撒米,米云就见过父亲给学生饭缸匀米。
米云父亲在学校也做了两年饭,后面没有课可代课的时候,米云父亲是湖北那边的初中教师,到湖南这边教书没有编制,只能在全乡十几所小学代课,父亲也不喜欢教书,后来干脆不代课了,米云念五六年级的时候,米云父亲就在村学校帮厨。那时候米云母亲不在村里教书,出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去了,米云记忆中,母亲在米云从小到大的记忆中都是在外面进修学校学习。米云自己小时候就多次去进修学校,还住过几晚,进修学校原校区后来给了二中,后又给了实验小学。只能说历史发展变化太快,很多人和单位在近二十年都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了。
米云母亲说过,买菜的伙食费很难占便宜,米云母亲就管过几年,但学生上交的粮食肯定会有结余,就看结余多少的问题,因为学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