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吃席(3/6)
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我国对饮食方面的就特别的重视,同时,我国作为礼仪之邦,对酒席上的饮食更是博大精深。酒席作为社交,娱乐,饮食结合的一种形式,无论是陌生人还是亲朋好友,通过酒席不仅能享受到美食的享受,还能通过酒席增进人际间的交往。
酒席在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变化中,也逐渐变了味,这酒席通常被人称为高价饭,因为基本都是亲戚朋友过事,我们去上礼,然后在人家那吃饭,当然这礼钱一定要比吃的饭贵,这样的饭我们叫做高价饭。
农村每道菜都有特别的味道,一般都是24道菜,10个热菜,10个凉菜外加4个汤,一桌的成本也才280元,比城市饭店的便宜多了,农村办酒席一般凉菜都是大家提前做好,直接摆放好,开席的时候直接端上桌,这样又方便又快捷。
一般来说,农村人只要办酒席,那么基本上全村队里的人都会去参加,所以炒菜用的都是大锅。除了一些正菜,小吃甜点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都是酒席上面的传统习俗了,可不能没有。
唐朝孔颖达解释说:设席之法,先设者皆日筵,后加者为席,假令一席在地,或亦云席,所云筵席,唯据铺之先后为名。
唐朝之前没有椅子,古人多席地而坐。地上冰冷潮湿,又不卫生,就得铺席子。
古人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再铺一层比较小的坐垫,称席。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分餐制场景。
后来的“筵席”,正由这坐席而来,而现代还沿用的“酒席、席位、坐席、入席”等等词汇,也都是与此相关。
“筵席”本指坐具,后因“肆筵设席”往往用于比较隆重的场合,如宴请、会客等等,所以就专指设宴,即社会化的进食活动,往往有许多行为规范标准,是为礼食。
古代筵席
比如《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坐席放得不端正,不坐;不按一定方法砍割的肉,不吃,就是说的那时的筵宴之礼。
古人举行宴会的时候,会先在大厅里肆筵、设席,即铺好“筵”和“席”,等待宾主落座,举杯畅饮,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宴会结束后,收拾完杯盏碗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