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门前大河(2/4)
子后就再也没有吃过了,哪怕只是搬到对岸的村子,河里也再遇不见那种金秋鱼,说来也奇怪,就是一河之隔,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很多事情是没法科学解释的,吃了七八年河里的鱼,搬迁到对岸的村子里就再也吃不到了,河里再也捕捞不上来那种金秋鱼了,就说隔壁三个先后搬迁的村子里,就只有我们村子没有断流干涸过,邻村和河水在冬天就干涸过,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走河沙过去,米云五六年级外村求学的时候,就和邻村的同学徒步走过那个干涸的河。
门前河水给父辈们和小伙伴留下深刻的印象的除了一种红色的金秋鱼外,鲤鱼,河虾,黄骨鱼,胖皮鱼,还有其它说不出名字的杂鱼,还有草鱼都还可以,就是很少见到鲫鱼,金秋鱼之所以受老弱妇孺喜欢,就是因为那个鱼虽然和刁子鱼长一样的身材,但它的鱼没有刺,吃起来不用避讳,怎么做都可以吃,我也不知道金秋鱼为么没有刺,基本看不到刺,吃不到刺,渔民如果在河水里打上二十多斤的草鱼,那种也肥美也不油腻,我家小时候一半时间吃河水鱼,一半时间吃上淡水鱼,都算美味,看不出区别,和现在市场的鱼一对比才知道区别。
现在的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比较看重,市场卖的蔬菜和肉鱼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吃的,素菜怀疑打农药或者化肥催熟。猪肉是饲料猪,口感差太多,病猪和瘟猪不敢想象,反正吃的不放心,市场买的鱼也是饲料和精养池的鱼,口感也差很多,鱼肉柴,猪肉也柴,水库里的鱼还好点,玉米和红薯喂养的鸡猪还能勉强下口,粮食养猪和养鸡,只有在农村的地方可能还有保留,传统的家畜和家禽饲养一般都是用粮食,米云记得小时候都是抓谷仓里的稻谷喂鸡喂鸭,猪食也是用剩饭加米糠一起煮,十多年如一,自家吃的东西都是亲自用粮食喂养的,自然口感会好很多,搬进城里后,家里人也比较注意,每年买猪肉都是去偏远农村去买整头猪,或者两家分一头三百斤的猪,十多年来都是这样,鱼也是尽量吃大水库里的鱼。
说实话,外面卖的鱼也不是全部都差,也有很多水库里的鱼,极少数黑心的商贩会卖污水的鱼,米云有一次在市场买的鱼吃起来就很不对劲,鱼里面不是污泥色的味道,还是灌的墨汁,好长一段时间都敢买鱼吃,材质不好的鱼,怎么煮都会难吃,这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