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年货年味(6/7)
视机、电冰箱、洗衣机。80年代以前“三转一响”为主的新年货,已经开始步入百姓的生活中,三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其中这一响:就是收音机。老式收音机,不是现在市面的电子收音机。米云的爸爸从教师岗位退下来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当修表匠,那时候机械化手表还比较流行,米云的父亲在村里修了一两年的手表,也修老收音机。
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晚,所以在当时电视机在置办年货成为了主流。觉得那时候,那些穿着喇叭裤,烫着爆炸头,抱着收录机在大街上跳舞的年轻人好“岸居”!春联、年画、挂历的流行让年味的文化气息愈加浓厚。
八十年代结婚,自行车已经是标配,在当年骑自行车特别凤凰,永久,飞鸽等自行车那是相当有排面的,骑上自行车找对象不愁,街头回头率也特别高。
上个世纪90年代,家家户户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手拿大哥大,腰上带着bb机,脖子上挂着照相机,这些都是过年回家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戴上这些倍有面子的事。黑白电视换成彩色电视机,彩电已经普及,家家都有了摩托车。
那时候的零食也相对丰富了,各种糖块也都能在大集上可以买到。平时小孩子们最多拿上几角钱买点小零食。家家乐、 辣椒糖 、搅搅糖,糖果罐头,冰袋,我们小时候叫包冰,小卖部两毛一袋,还要插一毛钱一米红色或者绿色塑料管吸着喝,小时候总想着等长大了有钱了,就坐在冰棍箱边把冰棍吃个够,或者买一箱冰棍抬回家接着吃,现在想想好可笑。那时真的是太穷了,物资也少,冰棍才2一3分钱一根,都吃不起。
记得90年代,表哥结婚,喝茶吃零食,拿到过巧克力,华丽的包装,金色,银色包装纸包裹着各种颜色,各种夹心的巧克力,我也是那时候才知道巧克力还有白色的,还分可可脂和代可可脂,一般都只吃黑色的大块巧克力。
还有过年时吃不完的零食和喝不完的饮料,什么鸡鸭鱼肉各种菜式,啤酒,白酒、饮料健力宝、雪碧,可乐,寻常的日子都随处可见,更不用说过年了,那群纯真的伙伴也有几十年没有再见过,让米云的回忆有满满的幸福感!真的好怀念童年时的那个年代,那时的空气是清新的,没有雾霾,也仅是怀念而已,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