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摩托车(2/4)
己对摩托车的兴趣不高,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至今也不知道,但这么多年,三十多年来,基本上每年都会坐几次摩托车,米云与摩托车的故事就讲这么多,兴致不高,下面科普一下摩托车在农村的影响,和摩托车的现状。
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带动了一些有头脑的人,很多人成为后来的万元户,人们手里开始有了钱,也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那时交通设施还比较落后,摩托车无疑成了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小舅家不知道是不是村里的第一家拥有摩托车的,但肯定是我们队里最先有的,小舅家还搞了一套家庭ktv和音响,在2000年以前的村里和队里都是稀少,基本没有,那时候经常有人去唱十三不亲,舞女泪,和十二大美女的歌曲,只有这么一点印象了。
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辆用来代步的汽车,而摩托车这种无法为家人遮风挡雨的交通工具,似乎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但在农村,摩托车还是主要的代步工具,也是收入来源,乡镇的摩托车出租大军现在依然活跃。
现如今摩托车似乎更多的是,年轻人彰显自身“特立独行”的性格的一种工具了。
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摩托车不仅仅是代步的工具而已,它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国内的摩托车很多都是依靠进口或者合资组装的方式进入国内,而本田的名气也是很响亮的,特别是本田系列的摩托车开始进入市场后,因为质量稳定所以受到不少的喜爱。相对于老款车型,本田从70到150都相继进入国内售卖,刚开始是以原装进口到国内的,后来才慢慢以合资的方式在国内生产。
本田、雅马哈、川崎、铃木作为日本摩托车制造的四大巨头,每个品牌的名气在世界上都是很不错的,口碑与销量都是能得到认可。回想当年的国内摩托车市场,大部分都是一些进口的本田、雅马哈、铃木等小排量车型,其中大家所熟悉的本田嘉陵、cg125、铃木gs125、铃木ax100等。
不过由于当时国内对摩托车需求量激增,很多外资摩企开始在国内与摩托厂合作,以合资、技术共享的方式授权工厂制造各大品牌的摩托车。
相对于早期的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