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交公粮(2/3)
我大概看了下视频的留言,各地交公粮的细节不同。我们村还好,不用肩挑手提走十几里的粮站,因为村里交通不方便,不用送粮站,直接有人过来村里拉,而且就在我家门前的一条大河,只不过检查人员会看粮食质量。
我记得有一回交公粮,不太干的粮食看一下说晒一下,可一晒等能卖了,人家都开船走了,全村都是从四面八方过来交公粮,工作人员才不会管理,只收晒干的粮食。
那个时候验粮人员牛逼哄哄的,抓一把看着你顺眼了说行可以过秤了,要看着你不顺眼一会过来抓一把,说不行再晒晒,不知道有多少会被打回的,我家还好,反正不远就在门前晒太阳,运粮船也在门前附近20米左右停靠。
其他村民一般都会有三四里路左右,我也估计全村六大队,应该有三个地点收公粮,只不过是我现在单方面的推测,总不至于全村就只有这一个收公粮点,收棉花全村只有一个点这我是知道的,因为棉花和菜籽周期长,收公粮应该不会花太多时间,当然一切都是我的推测,没有任何证据。
每年交完公粮,交了之后,有的家庭连自己都没有饭吃,产量高的话还能交清,产量低的连公粮都交不清,一年到头连饭都没有吃的,年底一点余额都没有,说起来真的有点心酸,家家户户过年吃团圆饭,都是一桌子菜,最少十几个菜,有听说队里一户人家过年,就做一个菜,炖一个钵子,当然也是听说,没有去现场验证。
送粮食给国家,人民群众都是满腔热情,不怕苦不怕累,忠心耿耿,不为名不为利,那时候收购价与销售价是统一的,目的是为国家统售做储备。
过去的农民的思想觉悟之高是无法形容的,真正是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天知地知,有良心的人都深知,再过十年这批可敬可亲的老农民就会离开这个世界了,送过公粮的老农最年轻都应该六七十岁以上了,我父母如今都是60多岁的人,也快70岁了。
当年交公粮要交好的,优质的,自己不吃或者吃次的,也得优先上交国家,而且价格很低或者不给钱,直接扣除农业税和村里的提留。
要是粮食不算太干,就验不上,再推着往家推,来来回回,累的要死,回家晒两天再去送,好的全交公粮了,剩下的,不是带土石子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