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米泡儿(3/7)
而如今,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似乎已“隐退江湖”,想要和以前一样在大街小巷看见它,但它的身影却寥寥无几,想要再次吃到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能坚持把它传承下来的人并不多。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依然有人在生产它,只不过很少很少了。而且它不再是单一的口味,单一的颜色,它有了多种的口味和颜色。有玉米味的、黑米味的,大米味的,每一种味道吃起来都不一样。
但还是童年的味道,一口咬下去,根根都香、脆、酥,让味蕾爆裂,原汁原味,满满的回忆感,如果有很多人围在一起吃的话,就会嘎巴嘎巴的响个不停,就好像一首音乐的交响曲,让你不住笑出声来。
还有种米泡儿,可能也叫炒米,也是大米制作出来的产品,把米粒变大了十几倍的产品。米泡儿的正确吃法是,抓一大把,往嘴里一塞,完了两手一拍,先干点儿别的事儿,等待嘴里的食物下咽。
崩米泡儿,你可能没见过,但一定听过它发出的声音,巨大一声“嘭”,太 有魔力了,小伙伴们一边捂住耳朵,一边往跟前凑。崩米泡儿就像放炮仗一样,大米在铁罐子里炒热后,突然一声惊雷,米泡儿瞬间就炸好了,可以装袋,外国人都有引进到他们的国家,这种大米泡儿还可以用麦芽糖制成糖酥,存放制作好的糖酥,可以和麦芽糖制作的糖酥混合装在袋子里,反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小米云吃撑了,吃到到阑尾炎的地步,那个时代物质太匮乏了,不要钱的东西,使命吃。
米泡儿是湖北方言,在北方叫爆米花。但是在湖北爆米花是指玉米炸出来的膨化食品,而米泡儿是糯米炸出来的,湖南和湖北两地土话叫阴米,学名叫糯米。
在八九十年代常常会在大街小巷看到炸米泡的老人。孩子们看到这样的老人就会兴奋的跑回家用杯子或碗装满糯米送下来。
炸米泡的老人将米装进椭圆型的闷罐子里,用力将罐子盖扭紧,一手拉风箱,一手转动炉子上的罐子。两手同时动作,但力度和方向却不同,显然需要很好的协调性,但对于炸米泡的来说,看上去是小菜一碟。因为每到这时,他往往忙里偷闲,从风箱拉柄上腾出左手来,把夹在耳朵根处的那根香烟塞进嘴里,用火钳从炉子里夹出一块通红的炭来,将烟点着,美美地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