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插秧割谷(2/4)
在水田里。然后用扁担挑着“秧架子”挑到已经翻整好的空白的水田里,等待我们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就是将秧苗插下去。
插秧在农村是个明轻暗重的活儿。站在水田里,左手捏一把秧苗,拇指和食指连续不断地捻分出一小束(约有五六棵秧苗),右手接过来,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那束秧的根部,快速插进水下的泥里,不深不浅,适中为宜。插秧时,要控制好行距和间距,过密过稀均不利于增产。每插一蔸秧,腰如同装了弹簧一般,抬起来、弯下去,反反复复,只有这个机械动作。时间一长,其运动量之大,可想而知;劳累之重,不言而喻。除了大人们无怨无悔地插秧外,小孩子们大多插一会便要歇一会了。
有大太阳的时候,上午插秧还好,待吃过午饭后,头顶烈日炎炎,赤脚下田,脚被烫得不敢下水,此时水田里的温度在太阳炙烤下估计已达50度以上,插秧简直是在受酷刑。弯腰插秧时,人的脸离热气腾腾的水面仅一尺左右,那臭泥热浪灼面,满脸满面滚下豆大的汗珠,源源不绝,眼睛难睁,满手污泥,只能用袖子猛劲揩。
插秧一般都是倒退着进行,手中一边插,脚需配合着一边往后退。“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看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说的就是倒退着插秧的真实写照。
这活儿最累腰,插上一天,腰就像断了一样。插秧时,最大的享受是伸直腰站一会儿,那种幸福无法用语言形容。
这就是“双抢”。一直忙到将所有的秧苗插下去,腿疼得数日后才好,稻谷在门口翻晒,老人们举着长长竹竿开始“哟嘻、哟嘻”地赶麻雀,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往往要等到八月中旬,“双抢”才真正结束。这时,每个人都被晒得黑黝黝的,跟非洲人无异。
好在从2000年以后,我们南方一带就只种中稻了,一年种一季,不会两季了,也有种两季的农户,很少了,受天气气候影响,国内之前还有三季水稻的地方。
现在农村大部分地方还请人或者用机器栽种,自然就不用“双抢”了,“双抢”慢慢淡出了人们视线,那种刻骨铭心的辛劳,大多数人已不愿提及。
再说割谷子的事,一般在七月,田野里的稻谷成熟了。一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微风拂过,涌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