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村坟山(3/4)
工:
古代墓葬的起源
墓葬,是考古学对坟墓的称呼。坟墓,民间称为坟,或称为墓。其实,严格地说来,坟和墓是对墓葬不同部分的称谓。坟,原意是边的地,后引申为处,凡出地的包或堆均可称为“坟”。由此再次引申,堆筑在墓圹之上、起到标识作的堆(考古学上称“封”)也称为“坟”。且,越往后世,坟字的原意在于活中越来越淡薄,转成为专指荒郊野外埋葬死者的那个场所。墓,是埋葬死者的地下空间,即墓圹、墓。所谓筑为坟、地为墓,地下的圹与地上的坟冢(封),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坟墓”,即墓葬。
古代对于墓葬,对于死亡的观念是十分崇高的,是十分敬畏的,正所谓天人合一。从土葬,天葬等安葬的方式、墓地,墓室的位置安排、墓室大小,陪葬品数量、分布等等,无不是按中国对于阴阳五行的认知所建立起来的,而这套体系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后人,其中墓室壁画,墓室结构等等都为后来研究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价值,例如审美趣味,社会风俗,价值取向,等级制度等,同样对后人了解中华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死去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方式来纪念,像古埃及的埃及金字塔,像玛雅文明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像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等等,而中华文化由于一直延续下来,许多古时候的观念也被后人所认识到,而中国传统墓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而陵墓则是承载这些的最直接的场所。
死人的陵墓就如同活人居住的房子,这个“房子”承载着太多太多,房子虽小,但五脏俱全,它是一个思想与道德的结合,也承接着宇宙和人类。
中国传统文化里,永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天人合一是占据着非常大的地位的,大到皇宫贵族,小到市井平民,都认为人死而灵魂不死,希望死后灵魂升天,这样就把像很多陵墓前的神道,像墓室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甚至像飞天的壁画的意义都结合在一起,商周的厚葬制度也是如此,而天就是指鬼神,其中也充斥着人类对于平安的憧憬和对于灵魂的敬畏,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求神拜佛的行为存在,而墓葬就是能够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载体。
首先从埋葬地来看,所谓的“风水宝地”简单来说就是依山傍水,风水宝地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