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村河堤(2/3)
两边十字中间分界线上看,都是相距三四里路,长度可能七八里,河堤上喊叫的声音可能传播不到中间位置,但村广播的喊叫可以清晰的到达村里的各个角落,村广播和村部设在六大队河堤边上,全村的中间位置。村里叫卖的都是一嗓子,没有循环高音喇叭叫卖,小的物资全靠人工叫卖,大的物资就靠大船,村里经常停泊大船,尤其我们家门口附近,几乎常年都会停靠大船,其他村组就不知道有没有大船长期停靠了,村里除了一二组大部分的村民远离河堤和河边外,另外的四个大队都是靠着河堤而居。大船给我们村带来了多少商品,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带走多少物品还是很有印象的,村里的粮食和棉花都是通过大船大规模的运输出村。带来的商品种类繁多,什么都有,衣食住行和资源类都有,布匹,各种水果,蔬菜,煤炭都有,带来的商品都可以用粮食交换,可以半袋以上的粮食交换,就是怎么回忆都有点想不起来了,有点卡壳,粮食换梨子和土豆的居多,还有换什么了真想不起来,可能还有大部分商品用现钱交易,虽然有跑船上去看热闹,村里只要能种植的蔬菜水果基本都有,蔬菜有茄子,黄瓜,四季豆,豆角,辣椒,葱姜蒜,白菜,青菜,丝瓜,冬瓜,南瓜,菜瓜,香瓜,凉瓜西红柿,扁豆,豌豆,黄豆,绿豆,水芋头,芹菜,韭菜,刀豆,野菜,橘橙柑柚子都有,桃子,枣树,基本上这些蔬菜水果都能满足村里的日常生活,除了淡季,实在想不通村子还缺哪些蔬菜水果,西瓜和梨子成熟了,隔壁村会用拖拉机和板车拉过来卖,这两个水果都能用粮食兑换,干粮零食村子小卖铺基本也有售卖,面包,发饼,麻花,瓜子花生,现粉糕都有,麻花,村子里有农户会自己油炸,二组有一家,比我高一届的学长家,整个村子比我高一届,又能一起上下学的,就三个人,二三四组各一个,我上初一的时候经常结伴同行步行回村,全程同行一个多小时左右。
村里有几个农户会制作麻花,包子馒头,娃糕,在那个年代还是稀有小吃,虽然常见的食物,但全村也就一两户会做,所以不能天天都吃到,三天一吃还是可以,有的也就做一两年就不做了,甚至一年不到,所以平常想要吃包子馒头和喝面汤就要去十里开外,还要坐船过河,麻花倒是可以常吃,因为商店有卖,也方便储存,油炸一月的麻花,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