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1/4)
“够了,你们还把不把我这个村长放在眼里,大庭广众之下,打打闹闹,成何体统,我看南风这主意甚好,直接拿去县衙好了。”
村长一句话,宋家人都住了手,这事真要是闹到衙门上,凭宋南风手里的那些证据,宋家指不定要拿出多少银子呢,三亩田指定是不够还的。
宋大柱气得涨红着脸,“三亩水田没可能,最多给你三亩旱田。”他本意是想要三十两聘金银子,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今年雨水少,良田不值钱,一亩水田也值十两银,若是放在好年景,一亩水田最低能卖到十五两,好一好,能卖到二十两。
旱田就不一样了,宋氏家的田卖得早,一亩旱田卖到十两,现在旱田不值钱,最多能卖到八两,要赔也是赔旱田。
“旱田也不是不行!不过,若是换成旱田的话,今年那三亩田上的庄稼,也一并归我。”
沈柠月不想计较那么多,但是她就是不想便宜了宋家。
宋大柱闷了半天,地里的庄稼都枯了一半,老天还不知道啥时候能下雨,说不准一成收成都没有,总比赔上三亩水田好,一咬牙,同意了。
最终,将靠近西山山脚的三亩旱田划给三房。
双方写了文书,契书,各自按了手押,西山脚下的三亩田,就归宋南风一家所有,事情总算是解决了。
宋家三房不但没出一个子儿的养老银子,还从宋家老房多要出来三亩旱田,也算是意外收获了。
虽然宋家得了三亩旱田,村里人还是认为自请出族这事宋南风做的太仓促,吃了大亏,没了家族依靠,光靠三亩不一定有多少收成的田产,得不偿失。
与宋氏交好的人家,都为宋氏一家捏了把汗,不知他们一家要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诸如宋家老房和陈婆子这样的人家,则想着,宋氏一家什么时候饿死!那就是老天爷开眼啦!
宋氏几人愁眉苦脸,沈柠月却很淡定,在这个孝道大于天的朝代,一顶不孝的帽子压下来,有理都能变成没理。
这样毫无亲情可言的家族,有还不如没有,日后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包括沈柠月在,宋家几人都在文书上按了手印,从此以后,宋氏一家就与整个宋家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