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殿前主政,灵前哭丧。(4/6)
4;开棺!本宫要见陛下最后一面!&34;忽然,凄厉的哭喊声撕裂肃穆。众人回头望去,只见武帝的宠妃左棻正披发跣足冲向梓宫,她手中高举的,正是三日前武帝赐予的《悼李夫人赋》。戍卫的虎贲郎面面相觑——按制后宫嫔妃确有权瞻仰遗容,但杨济今晨的军令却是&34;擅近梓宫者斩&34;。
千钧一发之际,尚书令华廙突然捧出武帝遗诏:&34;陛下有旨,六宫辞殡需由皇后率引!&34;这份昨日刚被杨骏篡改过的诏书,此刻却成了救命稻草。贾南风在董猛搀扶下缓步而来,九凤步摇在朝阳中折射出冷光:&34;左贵嫔孝心可嘉,但惊扰先帝英灵,该当何罪?&34;
哭声,吵声,刀枪声,声声入耳。
“咯叽叽”,当这场闹剧在宫城内上演时,汝南王司马亮的牛车正停在伊阙关前。这位武帝托孤重臣掀开车帘,望着关隘上突然增多的戍卫,忽然对长子司马粹冷笑道:&34;看见那些新换的鹿角拒马了吗?杨季和(杨济字)怕是连本王如何破吴的都忘了。&34;
老仆呈上的密报证实了他的猜测——杨骏不仅篡改遗诏驱逐宗室,更暗中指使御史中丞弹劾他&34;私蓄甲士&34;。但司马亮抚摸着腰间玉具剑,想起的却是咸宁五年冬夜:他与杜预、王濬在武昌城头对饮,那时杨骏还只是躲在杨珧身后的文吏。
&34;父王,探马来报,潼关守将换成了杨珧妻弟。&34;司马粹的声音有些发颤。司马亮却突然大笑,将密报撕的粉碎:&34;杨文长(杨骏字)犯了个致命错误——他忘了大晋半数边军,都曾随本王平定凉州!&34;随着牛车缓缓启动,一封盖着成都王印鉴的密信,已由信鸽送往并州刺史司马颖处。
寅时的梆子声刺破浓雾,司马亮跪在宫门第三道铜钉前,青石板上蜿蜒的血痕像条赤色小蛇。老仆孙默捧着药膏的手在发抖:&34;王爷,伤口再不处理&34;
&34;要的就是这道疤。&34;司马亮忽然抓住孙默手腕,借着拭泪的姿势低语:&34;去告诉杜家小子,让他们在邙山南麓放三盏天灯。&34;他掌心里藏着片染血的竹简,边缘刻着杜预军中的暗记。
宫门忽然裂开道缝隙,宦官尖细的嗓音刺入耳膜:&34;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