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诸葛恪修筑两城惹争议,司马师洛阳朝堂议伐吴。(4/6)
口侧目,想听听尚书傅嘏之论。
“陛下。”
傅嘏深吸一口气,开始反驳:“刚诸位将军所讲,或者三路,或者四路,无论几路出兵伐吴,皆为平常进军之策,并无有奇兵。然无有奇兵之策又如何能瞬间击退诸葛恪?”
尚书傅嘏竟然从出兵之策开始反驳。
然未等尚书傅嘏话音落地,征东将军胡遵却是即刻出列反驳:“我三路或者四路大军,如同泰山压顶之势一路攻击而去,难道没有奇兵之策就不能一举攻克诸葛恪吗?”
胡遵却是不同意尚书傅嘏的反驳,出列质问尚书傅嘏。
胡遵,安定临泾人,其出身安定胡氏,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及其党羽之时,胡遵一未参与曹爽高平陵之变,二在曹爽被司马懿诛杀之时也未声讨司马懿,司马懿洛阳兵变夺权后便将胡遵晋升为征东将军。
司马懿之于征东将军胡遵,可谓有知遇之恩。
尚书傅嘏反驳伐吴之时,胡遵第一个出列质问尚书傅嘏,也在情理之中。
而尚书傅嘏听完胡遵质问,却是并不着急依然缓缓反驳:“即便伐吴之策想定已有奇兵,然,我大魏于淮南镇守自宣公以来已有三年有余,其间所有兵力部署、各处军情早已皆被东吴窥探的一清二楚,东吴岂能不防备?如此状况之下,又如何能取胜?虽是三路或者四路,依次递进进攻,东吴又如何不能应对?”
傅嘏的话确是实情。
“如今东吴确是孙权新亡,也正是因为孙权新亡,东吴朝野上下无不对我大魏心怀忧惧之色,唯恐我大魏伐吴,故自诸葛恪掌权以来,更是不断修筑工事,加强戒备,以望阻断我大魏伐吴之路。此乃我大魏所知一面。然,我大魏所未知一面,却是若果他们以精锐水军布设于江防要塞,依托地形坚守险要设置陷阱障碍,或者埋伏,或者引兵待戈,而我大魏部署在南线边境的守军却是距离东吴颇远,吴军在边境以及境内设置大量盘查哨所,对往来人员严加盘查,致使我军细作难以混入其中,因此对吴军的布防情况知之甚少。如此情况下冒然大举出兵伐吴无异于闭目前行,只得冒险求胜。诸位将军还觉此为可行之策吗?”
傅嘏不仅仅反问诸位将军,更是越说越激昂:“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