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诸葛恪修筑两城惹争议,司马师洛阳朝堂议伐吴。(3/6)
显单薄了些,应直沿长江南下兵分四路方可,以泰山压顶之势一击便就击溃诸葛恪。”
征南大将军王昶虽也不甘人后,出列奏本,然所奏之本,却是与诸葛诞有不同之策,他是四路大军。
王昶,字文舒,和此前淮南一叛的王凌一样出身于太原王氏,曹魏名臣。王昶受司马懿器重,曾因提出五条治国方略受到嘉奖,时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爵位为京陵侯。
王昶奏完,司马师也频频点头:“征南将军所奏也颇为合乎兵法,仔细思来也是好策。”
司马师不由也频频赞叹。
然司马师话未落地,却是见镇南将军毋丘俭出列:“两位将军所奏,末将也觉颇妥,无论三路抑或四路,如今大魏上下同仇敌忾,就此兴兵,必能一举攻克东吴,收我东兴之地。”
毋丘俭,复姓毋丘,字仲恭,曹魏名将,同时也是魏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可谓文武双全。毋丘俭先后担任过荆州刺史、幽州刺史、豫州刺史等地方大员,曾随司马懿北征辽东,后来更是远征高句丽,将朝鲜半岛纳入曹魏版图。此时毋丘俭为豫州刺史、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
毋丘俭的话,一时间又激起朝堂之上一片愤慨之声:“伐吴,伐吴…”
然群臣如何得知此时的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所想?
司马兄弟二人确想兴兵伐吴,以凭借兴兵伐吴好建功,一为巩固司马氏朝权,二为目前朝野上下仍暗藏许多反对司马氏掌权的大臣,如果借伐东吴之机能让这些大臣主动跳将出来,然后伺机打压,以肃清反对者,此可谓是一举多得。
就在群臣附议之时,司马兄弟二人更是仔细观察,哪位大臣附议?哪位大臣反对?
如意算盘打的啪啪响。
果不其然,正在群臣附议伐吴之策时,却是见队列之中一位老臣出列:“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就此兴兵伐吴!”
反对之声一响,群臣皆循声望去,乃是尚书傅嘏。
只见尚书傅嘏抖一抖朝服,缓缓出列,看情势,不仅仅要反对,更是有许多话要说。
果不其然,只见尚书傅嘏出列站定,便就洋洋洒洒反驳起来不可出兵伐吴的理由。
此时的朝堂之上,群臣皆都住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