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淮南一叛王凌欲起兵,令狐愚试探楚王曹彪。(2/6)
州刺史,豫州刺史,所到之处,法度严谨,军民欢心。
239年,先帝曹叡驾崩,曹爽担任首辅大臣,一是为拉拢王凌,二是为稳固东南魏吴边境,遂擢升王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兵驻寿春城,负责整个淮南地区防务,对阵东吴,以保魏吴边境安定。
司马懿以谋反之罪诛杀曹爽之时,大都督王凌已年逾八十。
老当益壮的大都督王凌见儿子王广书信所述惨状,遂生反叛之心。
然虽心生反叛,但如何起兵反叛讨伐司马懿?王凌一时间却是无法谋定。
王凌年逾八十,且担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对阵东吴,和司马懿一样岂能不明白要想起兵,必先深谋而后动的道理?
时,令狐愚正兵屯平阿,王凌遂前去令狐愚之处,商讨起兵讨伐司马懿之事。
令狐愚,字公治,太原人,曹魏时期将领, 原名浚,乃大都督王凌的外甥,弘农太守令狐邵之侄。
223年,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但有些地方稍违反制度,令狐浚以律法制裁。曹丕大怒,将令狐浚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免去其官职治罪,并下诏说:令狐浚何其愚蠢!自此,便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
曹爽当政之时,令狐愚擢升大将军长史,后出任兖州刺史,驻屯平阿,与其舅王凌一起统兵于淮南。
“可知洛阳兵变吗?”
大都督王凌见到令狐愚时,便迫不及待询问令狐愚。
“如何不知?曹爽及其亲信七千余人被司马懿洛阳城东市屠戮殆尽,尸堆如山是为京观,血流成河是为血海,惨不忍睹。司马老贼,心狠手辣…”
令狐愚愤怒回答。
王凌不由流下眼泪:“曹氏自太祖武皇帝便就厚恩与你我舅甥,现如今司马懿斩尽杀绝,屠夷曹爽三族,动摇我大魏根基,难道我们要无动于衷吗?”
王凌咬牙切齿,恨不能立食司马懿之肉:“断不能任由司马懿斩断曹魏四世所建基业,必然讨伐于他!”
王凌捶胸顿足,对司马懿一顿大骂。
“然若果讨伐司马懿,则需有两件事齐全方可!”
令狐愚倒是不愚:“一则是出师有名,二则是兵员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