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家住什刹海!!!(2/8)
贤最初住进东不压桥胡同里的时候,和他比邻而居的是一对年轻的情侣。
他们以每月500元的价格租下了刘述贤旁边小院,男的从电影学院毕业后分到央视做编导,女的是个搞艺术的。
刘述贤见两个人每天在胡同进出,一起买菜做饭秀恩爱,看上去很甜蜜。
八十代到九十年代初,胡同里像他们这样的前卫青年很多,王非、窦微这些摇滚青年现在都住在胡同里。
因为那时的燕京普通人还没有兴起购买商品房的概念,很多人在排队等单位分房。
而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前卫青年没有单位,又不想和父母住一起,就到胡同里租房子,他们可以说是胡同最早一批房客,当时大批北漂还没到来。
当时租住刘述贤家在这一片胡同里的有音乐学院的学生,有搞电影的,也有诗人和画家,更多人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刘述贤本身就是记者,她和这些胡同前卫青年混熟了以后,大家就经常办一些沙龙性质的聚会。
她家曾经是一个据点,天擦黑后,有人陆陆续续摸进小院,以敲门三声为号。
认识不认识的就开始海聊,除了看片子,那时候还流行聊哲学,聊诗歌,有时大家一脸深刻,有时又乱笑成一团。
那对情侣曾经也是胡同聚会的常客,可是有一天,来的只剩下男的一个。
经过抽烟、灌酒、沉默等一系列文艺青年的典型痛苦状之后,他终于说,女朋友和一个山姆来的老头跑了。
不久,这男的退租了房子,在单位努力工作,很快成了劳模。
从那以后,刘述贤这才觉得这外来的东西不都是好的也有“毒”,这才逐渐减少了对这些“舶来品”的兴趣。
刘之野记得他刚回南锣鼓巷的时候,对胡同老太太还停留在“小脚侦缉队”的印象中。
殊不知南锣鼓巷胡同里藏龙卧虎,随便一位老人,就有可能身世不凡,比如他春节回去探望的这位硕果仅存的“白老太太”。
街坊邻里的都习惯称呼她“太太”,看上去就是一个特别普通的胡同老人,穿着极简朴,也极干净。
她每天去菜市场买菜,冬天自己买蜂窝煤生炉子,见着谁都打招呼唠家常。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