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海禁国策!郑和下西洋的意义!(5/7)
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壮举,大明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再说得直白一点,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和郑和下西洋,这就是太宗文皇帝推行永乐新政的三辆马车,拉动了永乐初年的新政改革,直至缔造出了一个永乐盛世!”
“而你我君臣二人想要中兴大明,同样需要这样一项可以作为盛世基石的根本国策!”
汤昊一席话,讲得小皇帝热血沸腾,眼睛都开始变红了起来。
“中兴大明!”
“根本国策!”
“那就是……开海解禁!”
朱厚照不蠢,听了这么多他当然明白,汤昊想要做什么。
他想要开海解禁!
他想要再次下西洋!
“可是,野人呐,文臣缙绅不会同意的!”
兴奋之后,小皇帝也不免叹了口气。
郑和下西洋,是汤昊口中的壮举,却是文臣缙绅口中的“弊政”!
尤其是当年刘大夏那畜生公然烧毁郑和档案后,更是将此事给彻底定了性质,有那么几分“盖棺定论”的意味。
自那以后,郑和下西洋劳民伤财,郑和下西洋空耗国力,这些说辞成为了主流,以致于谁都不敢再在朝堂上面提起了。
怎么提?
文臣缙绅把持朝政统一口径,你敢提他们就敢骂你!
哪怕是他小皇帝自己,此刻也压根不敢提啊!
毕竟这事儿都过去那么多年了,弊政骂名也早就坐实了,他这突然间提及,文臣缙绅那边绝对过不去!
“只怕这一次,连元辅和大冢宰都不会站在我们这边!”
朱厚照说出了他的忧虑。
汤昊听后不置可否。
内阁首辅刘健和天官马文升,其实态度是一样的。
只要汤昊的所作所为,于国有利于民有利,那他们就不会反对,甚至还可能予以支持。
比如赐给都察院侦缉之权一事,刘健和马文升的态度都很是明显,直接表态支持。
为什么?
因为这大明朝堂确实该清洗一番了。
整顿吏治,厘清吏治,不是空口白话,而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