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子守国门,狗屁!(2/3)
革除爵位的藩王爵位,并加以赏赐,以礼相待!”
闻听此言,方孝孺不禁皱起了眉头:“子秋啊,如此行事,岂不是继续纵容藩王做大吗?这又如何能够削藩!”
诏狱内,师徒二人一唱一和,不仅是在讨论问题,同时也为朱棣解答着疑惑。
陈默刚刚说的没错,削藩的构想,早在筹备靖难之役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在朱棣的心中扎根。
他在北平,仅凭借自己手上的资源,就能打造兵器,卧薪尝胆,一举推翻建文旧制。
更何况那些封地位置远超北平的其他藩王!
此类事件,绝不可能再度发生。
只是他之前虽有构想,却没考虑过应该如何切实落实,如今陈默的这番讲解,恰好能为他讲明心中的疑惑!
“老师,靖难之役,藩王得胜,建文皇帝下落不明。”
“虽然燕王对外公布建文已死,可是仅凭一块龙佩,又如何能够说服天下百姓。”
“如果燕王不借此机会安抚各路藩王,那必将会有藩王以勤王之名,兴兵攻打南京,毕竟燕王立足未稳,若能借此机会推翻燕王,也可谓是一劳永逸!”
“而国内一旦再起战端,必将会有邻国趁虚而入,等到那时,内外交困,我大明岂不是危如累卵!”
“所以于情于理,安抚藩王都是必行之事,只有如此,方能保证国祚安泰!”
方孝孺闻言微微颔首:“你说的没错,看来是为师想的太过简单了!”
“老师心系大明,心绪难免纷乱,弟子也不过是突发奇想,这才想和老师探讨一二,若有不对之处,还要烦请老师雅正才是!”
方孝孺微微点头:“你说的没错,大明如今虽无外患,可是藩王内忧却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朱棣如今登上皇位,如果继续推行削藩政策,那的确会引得各地藩王忌惮。”
“可就算如你所说,安抚藩王,那接下来又该如何处置,这样一味纵容,岂不是要为日后埋下更多隐患!”
陈默并未直接回答方孝孺的问题,反而是话锋一转,对其反问道“老师,您听说过温水煮青蛙吗?”
方孝孺摇了摇头,可却对陈默接下来的话题更感兴趣。
陈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