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流片成功(2/3)
机的控制台。
这台专门的测试机还是专门向米国德州仪器花高价买的,不过依旧在市面上略有落后的产品,但起码能满足目前的测试需要。
随着测试机所有屏幕亮起,短短几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只要按下测试机最边上红色的按钮,就将进行芯片流片的逻辑功能的验证。
此时连带着沈旭东,袁厂长,吴教授,白院长,以及其他主要的涉及芯片设计部分功能的负责人都围了上来。
大家都是屏气凝神,静静看着徐院士,等待在按下验证的按钮。
徐院士此时也是面色凝重,只要这个红色小小的按钮一按下。
包括前期接近千万的投入,那么多相关设备的进口采买,以及大几十位对于芯片抱有憧憬和热爱的科研人员加班加点花了巨大精力的成果,包括流片的巨额费用,都集中在了眼前这块小小的芯片上,是否能得到回报结果也会立刻得知。
一时间,徐院士感觉抬起放到按钮上的手重如千钧。
整个实验室里虽然围了几十号人,但却针落有声,眼神中都带着紧张与期待。
毕竟是国内第一颗自主研发设计的芯片,采用的是ar架构为核心的32位芯片,毕竟这年头大部分应用于移动通信的芯片还是以ar架构为主。
ar公司在这个时代其实相对弱势,哪怕ar架构的功耗与成本都低,但还是干不过英特尔的x86架构。
所以为了推动自己架构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推动更多芯片采用他们的架构,在专利授权的价格上十分低廉,只用了5万美元的价格就授权了他们华升集团的这款芯片设计生产。
随着徐院士按下按钮,整个机器发出“滴——!”的一声长鸣后。
测试机上的屏幕开始有巨量的代码字符跳动,并且一页页的翻滚闪过。
众人的眼神都死死地盯着眼前的屏幕上,期待着验证的结果。
突然整个屏幕的代码闪动立刻停止,测试机“滴滴,滴滴——!”的蜂鸣声再一次响起。
愣谁都看得出来应该是芯片测试应该是出现了问题,沈旭东心里立刻一凉。
果然还是不能对第一次流片就抱有太大的期望,设计总归是设计,哪怕仿真测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